社会频道

留学生在法国"捡垃圾吃"走红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

2022-08-27 13:42  编辑:焦志明  来源: 九派新闻

  以下是尤比的讲述:

  【1】捡垃圾在法国并不稀奇

  我第一次拍摄“捡垃圾吃”的视频是在一个冬夜,没有出现生理上的不适,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我看到老人、流浪者在垃圾桶翻找,法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活得十分艰难。

  捡垃圾在法国并不稀奇,周末集市快结束的时候,摊贩会丢掉那些被挤压过、卖相不好的果蔬,很多虽然奇形怪状但都是完好无损的。因为法国会对果蔬进行评级,分为一级和二级。要成为一级果蔬,首先要长得好看。只有一级果蔬才能卖到好价格,长得不标准的二级果蔬价格极低。很多没有经过第一遍农场筛选的果蔬甚至会被丢在地里,住在附近的人们可以直接去地里捡。

  法国纪录片《拾穗者》反映了法国拾荒的现象,拾荒者并不全是穷人,有废铜烂铁里搜寻作品原料的艺术家、反对浪费的捡拾爱好者,以及捡拾记忆的纪录片导演瓦尔达本人。

  《拾穗者》拍摄于二十多年前,现在法国有了更多元的方式去处理垃圾,比如捐赠或销毁,这减少很大一部分浪费。

  “捡友”是我在视频中对其他拾荒者的称呼。我的一位捡友,他的生活过得可以说是挺富有的。除了捡食物,他还特别偏爱捡各种各样的木板,将其制作成各种物件,非常漂亮。

  我在面包店捡垃圾时遇见过一位慈善组织成员,他负责管理一个贫困片区。当时面包店丢出来五六大袋面包,他带走三袋作为片区居民晚上的餐包以及次日早餐。

  常去面包店捡垃圾的还有农场主。有些面包店结束营业时,会把没用的面粉面团制作成一个很大的面包再丢掉,以便二次利用。这种面包明显不是供人食用的,而且没有添加剂,农场主可以用来喂牲畜。

  我的捡友都是法国本地人,目前我没有遇到“捡垃圾”的中国人,根本原因还是存在文化差异,其实我个人也是一样。虽然拾荒在法国非常稀松平常,但除了拍视频,我不会捡垃圾吃,这只是一个拍摄题材,我就是想反映这个现象。

  捡友听起来像是朋友,像那位慈善组织成员,他在捡面包时只带走其中3袋,还会问我是否需要。我之前也拍过一位面包店店员,他丢了6大包,但只拿走了一个面包,而且还会很自然地和其他拾荒者打招呼。我还遇到过一位老爷爷,孤身一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是低保,食品、生活用品,他都捡,但他不会遇到好的物件或者食品就全部带走,他只拿自己需要的。

  但瓜果蔬菜、酸奶等“超市垃圾”越来越少,那么这种情况下,捡友们是不会共享食物或信息(哪里可以捡到)的,有时候捡友之间也是一种竞争关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