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真的可以预测吗?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大旱后地震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指对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实现地震预测的基础是认识地震孕育的物理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地壳岩石物理性质和力学状态的变化。
地震预测研究,在世界和我国大约都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的。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广泛开展了地震预报的研究。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曾经不同程度的预报过一些破坏性地震。
例如,1975年,我国成功预报了2月4日发生于辽宁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并在震前果断地采取了预防措施,使这次地震的伤亡和损失大大减小。
但是,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有关方法所观测到的各种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现象,都呈现出极大的复杂性;科研人员所作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
我国地震预报的水平和现状可以概括为:
1、对地震前兆现象有所了解,但远远没有达到规律性的认识;
2、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
3、对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认识,但短临预报成功率还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