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频道

"大旱后必有大震"可信吗?大旱后地震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2022-09-06 07:35  编辑:连冬雪  来源:天气网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大旱后地震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说法

  罕见的高温让更多人担忧起全球变暖。与此同时,各种耸人听闻的谣言也接连出现,比如“高温让臭氧细菌感染加剧”“三伏天汗出透了能排毒”。

  其中最离谱的、恐吓架势最足的,是警告大家“大旱之后有大震”的“旱震理论”。不少人信以为真,相关内容被大量转发。

  倒不是大家辨别能力的问题。只是这个“旱震理论”真的有模有样:不仅有网站百科的词条,提出者还有地震科学家的头衔,甚至还就此出版了一本书,书中列出了相当多的数据来论证——通过分析1957年至1971年中国降水量的资料,他得出结论:在中国大地震前1至3年半内,震中区往往是干旱区。

  提出“旱震关系”理论的人叫耿庆国,他是国家地震局的地质学家,他在研究地震和气象关系的时候发现,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在震前一至三年的时间里,往往是旱区,旱区面积越大,震级也越大,如果是旱灾之后第三年才地震,那么震级会比第一年大。

  对于这种情况,耿庆国是这样解释的:

  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可信吗?大旱后地震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大旱之后地震

  所谓地震,其实就是地壳内部应力的集中释放,释放的过程非常快,但是酝酿的时间却很长,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

  地震酝酿过程中,除了会发生力学变化之外,同时还伴随着电力、热量、磁力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这些能量在释放过程中,会造成地表变热,从而出现干旱问题。

  此外,地表变热也会导致空气干燥,空气当中的水分降低,难以形成云层,因为没有云层,所以降雨量减少,阳光直射地面的时间延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干旱问题。

  根据耿庆国的理论来看,干旱不是导致地震的原因,而是地震即将爆发的表象,地震酝酿的时间越长,干旱的时间也就越长,而地震爆发的也就越为猛烈,这是一个联动效应。

  (注意,这里说的干旱,并不是指短时间内缺少降雨而造成的农田干旱,耿庆国说的干旱,是指长时间、大面积的严重干旱,这才是地震即将爆发的预兆。)

  耿庆国做过一个统计,从1956-1971年,全国一共有46个地区发生了干旱,其中有39个地区在干旱1-3年内,都发生了6级以上的大地震,只有7个地区没有地震,旱震理论的准确率高达85%左右。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