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工人郎晓蓉(右)与丈夫傅辉在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某项目工地内。今年,他们在上海过中秋。
月色无边,中秋有“伴”。
不归乡,也有欢聚——上海市嘉定区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吃了简单又热闹的团圆饭,“热闹了就不容易想家”。浦东的青年公寓里,年轻人们趁着假期,在灯会上过节交友。
隔千里,也能“相见”——“为了每一个孩子”,黄浦区第四批援滇支教队的老师们,选择“隔屏”与家人“团圆”。
明月照他乡,相伴亦团圆。
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9月21日,工人郎晓蓉(右)与丈夫傅辉在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某项目工地内作业。今年,他们在上海过中秋。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9月21日,在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某项目工地上,工人郎晓蓉(前左)与丈夫傅辉(前右)在食堂内用餐。今年,他们在上海过中秋。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9月21日,工人郎晓蓉(右)与丈夫傅辉在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某项目工地内。今年,他们在上海过中秋。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9月21日,工人郎晓蓉(前)与丈夫傅辉在中建三局华东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某项目工地内。今年,他们在上海过中秋。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9月19日,在上海一所青年公寓,一对情侣租客在月球灯光装置前合影。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9月19日,来自广东的租客李希恂展示她在青年公寓组织的中秋活动中制作的月饼。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9月19日,租客在上海一所青年公寓参加中秋游戏活动。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9月20日,上海市兴业中学援滇支教教师周华的女儿在上海家中给爸爸直播“左手画月饼”。新华社记者刘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