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波29岁江苏人
收到请帖2份,参加婚礼1场,给份子钱2份
“回本是不可能回本的,份子钱终究是要还回去的”
这个十一假期,原本我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9月29号回老家,10月2号参加发小婚礼,10月5号从老家出发去西安,再转车去陕西一个地级市参加大学室友的婚礼,7号返回北京。
疫情把计划打乱了。9月30号西安新增了2个高风险区——万一隔离在那儿,我可能不仅要自费隔离费用,耽误了正常工作也都要按事假扣工资。打工人真的很无奈。
人不过去,份子钱得给。有些尴尬的是,去年十一我结婚,这位陕西的室友有事也没来,但给我线上转了账,我当时觉得不好意思,推辞了没收。今年这样的状况,我还是要给他转份子钱,虽然知道人家也不会收,但总觉得有些尴尬。
我结婚算是朋友里面比较早的,大学一个宿舍6个人里,只有一个在我之前。那时候给份子钱没啥困扰,几个舍友一商量,一人1000块,连红包都一起买的。结婚的室友也很客气,车票、住宿都给安排了,印象比较深的是婚礼现场大厅有专门几个人负责收红包,现场就拆封并且清点金额,一个人报数并跟你确认名字、人数和金额,另一个人负责记录在册。高效中透露出一丝走形式的意味。
后来到了自己结婚,份子钱上的烦恼多了起来。这一帮同学还好说,当初给了多少钱,别人也还了多少钱,一个宿舍里大家都一样。难办的是同事,很多人孩子都好几岁了,收了份子钱也很难找到机会还这个人情。
我和家属在北京工作,但选择在家乡县城办户外婚礼,刚开始就想好了,包车票和食宿,请关系好的朋友和同事来玩两天,里面不乏从北京过来的朋友,车票来回就将近一千块。我们不想考虑这些,因为能来的朋友都是舍弃了十一假期,不顾舟车劳顿来参加婚礼,还冒着疫情被隔离的风险,我们更珍视这样的情谊。尤其不少朋友还不想给我们太大负担,自己就把车票买了,之后又给了份子钱,搞得我们很过意不去。
每一位来了和没来的朋友包了多少份子钱,送了怎样的礼物,我们在婚礼结束后都用Excel表格仔细清点、记录了下来,加上家里长辈的人情往来,份子钱一共四万多不到五万块,而办一场婚礼粗略算下来,酒水、晚宴、场地等等加起来,花了十多万。
如果单从数字看,婚礼一定是回不了本的,但我根本不想打这个经济算盘。收到的份子钱和礼物,最终都是要还回去的,等别人有事儿的时候,还得再添点儿才不算失礼。
我更在意的是朋友们来参加一趟能不能尽兴,回想去年这时候,真的很担心招待不周。但好在对于彼此的关系有信心,金钱上的往来是表面,我们都觉得,真正的友情,是细水长流的互相帮助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