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扎堆年轻人被份子钱掏空“人情绑架”无法拒绝吗?#一到十一,年轻人的口袋就被份子钱掏空。年轻人的婚礼,成了无情的社交场。
十一假期前夕,一则#国庆前收到21份结婚请帖#的话题冲上热搜,当事人广西梧州的石女士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最多一天要赶5场婚礼,每场都得随个300至500块不等的份子钱,关系再好一点的得随800块。按平均500块算,一万多块就这么送出去了。
平日里收到请帖随个礼,大家都当沾沾喜气,但撞上十一“结婚黄金周”,四面八方密集砸来的请柬,就成了一颗颗“红色炸弹”——接了,自己钱包受伤;不接,这段关系受伤。
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宾客无法亲临婚礼现场,这时人情往来的准则却在约束你:人不到,礼得到,无论是托熟人现场递红包,还是线上转账附上现搜来的吉祥话,份子钱似乎是少不了的,这才是礼数周全、“会做人”的表现。
但很少有人喜欢被明码标价的友情,不少人也开始拒绝这份“人情绑架”。尤其是90后这一代年轻人逐渐步入婚姻后,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份子钱的意义,以及和通讯录列表成员间的亲疏关系。比起奉上厚鼓鼓的红包成全所谓的礼数和面子,他们更在意自己在人情往来里的感受。
送份子钱也是看对象的,那些几百年没联系,张口就是“亲,在吗,我十一结婚邀请你来呀”的朋友,成了被忽略的陌生网友;交情更是互相的,收过别人份子钱,却在别人发出邀请时忽然“消失”的人,逃不开被吐槽和拉黑的安排。
值此新人扎堆步入婚姻围城的时刻,我们和接到“红色炸弹”的几位年轻人聊了聊,他们是怎么应对周旋的,从中也可以一窥:邀请别人参加婚礼本是一件分享喜悦的事儿,怎么就演变为难以承受的社交修罗场?
距离假期结束还有好几天,希望办婚礼的新人和参加婚礼的朋友们,都能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