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频道

河南婚俗改革目标直指零彩礼 婚俗改革怎么改?

2022-09-20 14:08  编辑:焦志明  来源:潇湘晨报

  “咱俩光屁股一块长大,你上了大学,我在外打工。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也不会给你张这个口……”前不久,在河南郑州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小张接到了“发小”小王的电话。

  让小张纠结的不是借不借钱的事,而是小王马上要背上一笔沉重的彩礼债。小王对他说:“家里托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我很满意,但彩礼钱让人头疼,除去手头积攒的钱,还有近20万元的缺口。”

  小张为小王算了一笔账:小王打工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除去房租、日常花销,每月最多能存2500元,一年下来也就3万元,仅这20万元的缺口就需要7年来还。

  “婚俗改革是遏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最有效的办法。”得知河南省民政厅将20个地区确认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后,小张对此非常支持,“农村是高价彩礼的重灾区,农村婚俗改革比城市难度大,解决了农村的问题,全社会的文明婚俗新风尚就能初步形成”。

  “婚俗改革的目标是达到‘零彩礼’、节俭办婚事,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河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彩礼名目不断翻新

  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9月10日,河南商丘一则“小伙被骗18万彩礼,开车拉横幅寻人”的视频在网上快速传播。视频画面中显示,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小伙子开着一辆贴着横幅的车,在村子里来回转悠,车上的喇叭循环播放一句话:“希望广大的男性同胞们过年相亲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三思而后行,以防上当受骗。”

  小伙子称,当初父母催着他早点结婚,他通过相亲认识了张某,二人在交往过程中感情较好,很快就举办了订婚仪式,并按照当地习俗给了对方18万元的彩礼钱,但张某收到彩礼后,态度发生转变,不再和他见面。他要求对方归还彩礼未果,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张某归还彩礼,但她却拒不执行。

  类似的纠纷,在河南农村较为常见。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商丘、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地区,当地青年男女结婚时,男方除了需要在城里买房外,一般还要给女方家庭送二三十万元的彩礼,有的甚至高达四五十万元。这让不少男方家庭陷入沉重的经济负担之中。

  “彩礼钱只是其中的一笔花销,婚俗确实需要改改了。”一名不愿具名的河南村干部老李说,“订婚、房子、车子等都要花钱。”

  老李说,订婚就是安排在男女双方通过相亲介绍之后,由男方向女方支付彩礼,把双方婚事初步定下来。目前,彩礼钱一般是15.8万元、16.8万元,偏远的乡镇更高。现在,在农村宅基地上建房是最基本的,还流行到县城买房,有的还得买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轿车。

  “娶亲纳征,即男方给付女方彩礼,是我国传承千年的结婚习俗。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地区彩礼数额水涨船高,彩礼名目不断翻新,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攀比之风愈演愈烈。高价彩礼令不少家庭生活陷入拮据,一旦婚约解除,极易产生纠纷,引发社会矛盾。”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王宏伟说。

  2014年3月17日,时任宁陵县人民法院院长的王宏伟倡导成立了河南省首个家事法庭。当时,有关婚姻彩礼的案件就占到了家事案件近三分之一。

  2020年,商丘中院专门出台文件《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试行)》,明确规定,返还彩礼时,对超出10万元的部分全额返还,10万元以内的部分按比例返还,并确定了彩礼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见面礼、聘礼、上车礼、下车礼、改口费及价值较大的首饰、电器、通信工具、交通工具等贵重财物。

  “彩礼纠纷案法律上叫‘婚约财产纠纷’,在农村比较常见。”王宏伟说,上述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诉讼主体、生活困难的认定标准、举证责任的分配、彩礼返还的形式等,为两级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供参考依据。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