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的人口超1400万,长距离通勤已成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与此同时,全国的“幸福通勤”(指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通勤者不得不采用机动化交通方式上下班。
如何破解“极端通勤”之苦
据中国新闻周刊此前报道,不少人会选择看电影、追剧、浏览社交网站、听音乐、搭讪陌生人等方式来打发通勤时间。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鼓励民众选择骑行方式出行,以助力自行车作为通勤工具。
他称,北京平均通勤距离11.3公里,助力自行车的标准是1小时18公里,用轻量化的助力自行车,大多数人能用不到45分钟的时间,轻松骑行11公里,“低碳、绿色、环保”。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认为,“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的建设能不能更紧密结合在一起,是解决特大城市通勤的关键”。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新闻晨报“021视频”、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