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为何败走中国?#2022年8月4日,阿迪达斯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营收55.96亿欧元(约合3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净利润3.09亿欧元,同比下降24.2%。巧合的是,在大中华区,其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营收,均同比下滑35%,已连续5个季度营收负增长。
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罗思德(Kasper Rorsted)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的收入大跌,除了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阿迪达斯自身也“犯了错误”。
在财报中,阿迪达斯将大中华区的业务下滑归咎于一年半前的“新疆棉”风波和这一年多时间里反复的疫情。
2021年全年,阿迪达斯全年营收达212.34亿欧元(约合2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毛利107.65亿欧元,同比增长17%,毛利率达50.7%。
而耐克截止2022年5月31日的2022财年营收达467亿美元,同比增长6%。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至60亿美元,毛利率提升120个基点至46%。
对战了近30年的两大国际品牌,如今均面临中国市场困境,但最近的一个完整财年,阿迪达斯的营收甚至未及耐克的一半。
事实上,无论是全球市场和耐克的对抗,还是中国市场无力应对国产运动品牌集体崛起。阿迪达斯都在节节败退,就像罗思德所说的,“我们不够了解消费者,所以我们为那些做得更好的中国竞争商家们留下了空间。”
国际运动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定位清晰,耐克走专业运动方向,而阿迪达斯则是新潮的时尚运动风格。但随着国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群体的想法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没有技术“壁垒”之后,消费者很难为所谓“品牌”买单。
在中国市场,阿迪达斯的产品更新没能跟上消费环境的变化,技术和设计都在掉队。
球鞋收藏爱好者赖宇从2015年开始收藏球鞋,至今已经收藏了不同品牌的近百双运动鞋。据他介绍,最近他新购入的阿迪达斯球鞋越来越少。
赖宇告诉界面新闻:“感觉阿迪达斯近年来的款式对比耐克或者很多国内品牌而言,款式旧,技术上没什么创新,设计也不好看,来来去去还是炒经典款。我感觉如果没有侃爷(Kanye)的Yeezy系列撑着,阿迪达斯的鞋真的没人买了。”
赖宇展示了一张他常用的潮流网购app截图。图片显示,阿迪达斯销量最高的几款鞋都是经典款的贝壳头(adidas originalsSuperstar)和Yeezy系列。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消费者的分层明显。一方面,高收入群体青睐小众、高端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品牌效应在大众群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弱,这一群体也趋向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因此在运动品牌这个领域,阿迪达斯陷入了“夹心饼干”的尴尬境地。比上,和定价在四位数甚至五位数的高端运动品牌有差距;比下,和国产品牌相比没有性价比优势,且后者的设计甚至更受本土消费者青睐。
公开数据显示,国产品牌在产品研发设计上的投入正在逐渐提高。
以国产头部品牌安踏为例,近年来该品牌累计申请专利2600多项,在全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多所科研机构及200多名科研人员,并将在未来5年投入超过40亿元的研发成本。
而2015年之后的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钱都花在了广告营销。不过遗憾的是,广告上大手笔的投入似乎没有带来想要的回报。连续签下的大票明星代言人,也在“新疆棉”事件爆发第一时间,纷纷解约。
事实上,签约明星代言人带货,在中国市场本身就有悖论,以中国台湾艺人张钧甯为例,其炒作的高学历和运动人设存疑,但在彼时阿迪达斯的代言矩阵中,她的地位甚至高于明显流量更高、带货能力更强的杨幂,耐人寻味。
阿迪达斯全球传媒总监Simon Peel曾在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数字营销上投入很大,但这些支出只有23%投在品牌的广告上,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赖宇告诉界面新闻:“像李宁的篮球鞋和安踏的跑鞋性能都不错,上新快,也便宜。阿迪达斯现在在我们看来就是吃老本。”
产品上的裹足不前,导致库存积压成为了目前最让阿迪达斯头疼的问题。
根据阿迪达斯2019年的财报,2019年底阿迪达斯的库存就达到了48.5亿欧元,而现金流仅为8.73亿欧元,可见库存问题在疫情前就已十分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