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外漂泊的“大龄单身女青年”,她有想过考公考编或者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考公考编的话,买资料、路费、住宿费的成本以及时间成本,都是需要考虑的,万一考个一两年还是考不上呢?你能保证那个年纪,职场上你还有优势么?空缺的工作经历,你怎么弥补呢?”
而找到一份好工作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晓诗反思过自己找工作存在的误区,并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找不准职业诉求、专业不对口,但是又着急上班、没有说服自己安心考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没有经济支撑……
“很多人都说进厂是过渡,我觉得我才是真正的过渡。”她说,进厂是一个来钱快的方式,至少可以不为了想快速工作而妥协,也不用过得很“磕碜”。晓诗觉得,就因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才不甘心普通。“过去的一年里,我常常因为工作的事儿,彻夜彻夜地失眠。即使我现在人在工厂,我还是会偶尔想想。以后大概率会留在深圳,好好找一份工作。”
莫飞的执念在于编制。他曾经坚信,有编制才是宇宙的尽头,但是他毕业之后两次考公务员都没有考上。
他说,最初进厂时,他感受到了落差。但工作半年之后,现实消解了这种感觉。“身旁好几个同学都在创业这条路上走,磕磕碰碰,各种借钱,没有一个成功的。大家都一样,毕竟能去单位的只是少部分人。”
【2】当下首要目标是“包吃包住”
莫飞出生在浙江台州的一个村庄,又在这座城市读完大学,他从来没有想过离开。
到了周末,他也会去江边看日落。现在的工作可以双休,他有足够的时间,站在江边等待着,看橘黄色的晚霞从天边一点点蔓延过来,最终铺满整片天空。
农学出身的莫飞,从一开始就将找工作的首要目标设定为“包吃包住”。
“光是吃住这两项花销就挺大的,否则存不了钱。”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厂的确能满足他的需求。
莫飞之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分配到偏僻的厂区做管理。受够了“偏僻孤寡高强度”的工作后,他选择进了另一个厂子,工资4000多元,一天8小时,依然包吃住。
“工资不高,但对我的生活也没什么影响,换一个工厂,换一个心情,这才是最重要的。”他说。
进厂打工,对计算机专业的吕凯来说,则是出于无奈。今年他错过了校招,在深圳找工作无果,为了解决温饱,他进入了某工厂做一名流水线上的普工。
吕凯隐瞒自己的学历,用高中毕业证进了厂。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是短暂的过渡:既为了攒钱,也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很清楚我们专业在行业的工资,只是目前我的能力确实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