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北京和纽约,《侠隐》和《一瓢纽约》
世纪文景在2007年推出了小说《侠隐》(首版)。这本书讲述的是一段民国初年以老北京为背景的江湖侠义故事。张北海创造的这个老北京,既不是老舍笔下悲辛交集的下层民众生活,亦不是曹禺笔下在传统的桎梏中痛苦挣扎的北京人家,与张恨水的旧派小说风景更是迥然有别,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景象和新的可能:透过今日开放社会的眼光去回望传统,发现其中的美好,并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活,使它栩栩如生。
《侠隐》之后,文景又陆续出版了作者的系列散文,《人在纽约》《天空线下》《美国:八个故事》,后这些散文在2015年被辑为一册《一瓢纽约》,由北海先生自定篇目,算是一部自选集。这本书收录50篇文章,并配有百幅彩图。这不光是一个讲美国讲纽约的文化读本,这里虽有旧物但丝毫不老,更是能体现出一个妥帖平易恬淡的人,一个写“无用之物”、视角独到、让人着迷的老嬉皮。
2018年,姜文导演将《侠隐》改编成电影《邪不压正》,正式上映。《侠隐》出了新版,遵作者意修订了个别文句。文景举办观影会,邀请到李陀、汪晖两位老师做了一场影后叙谈。汪晖评价:“姜文电影的底色在于,他是一个记忆和感觉很充沛的人,所以主观意识极强,多半通过这种情绪把片子的合理性鼓荡起来……”。感谢姜文导演,让北海先生走入了更多读者心里。
大概从2008年开始,北海先生每两年回一趟北京,与编辑见面,会会老友,见老师,以及回山西老家。在《一瓢纽约》里收录的“五台山上,五台山下”,便是北海在1986年奉母之命特别回了趟五台老家,此前他从来没有回去过。2015年,他又回了一趟老家,距离上次回乡,已是三十年后,那次只是夫妻二人外加导游和司机。而这一次,是一大帮人,其中还有张艾嘉、贾樟柯和赵涛。这段故事他专门写给了那时的“正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