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频道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 续篇来了...

2021-11-10 18:27  编辑:焦志明  来源:中青在线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刷屏#续篇来了...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流传网络。多位清华学生告诉记者,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动。文章火速引发热议,面对网友的关注,该学生在“树洞”更新了后续。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11月9日,多位清华学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动。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这位学生来自安徽,为了省钱,2014年从老家坐着硬座一路北上。据他回忆,这趟列车很难买,更多时候是拿着一个小马扎坐着看书,度过火车上的一宿时间。

  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同学吃西瓜喝饮料时,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想办法用最少的钱吃到最可口的饭菜;无法承担班级出游花销,错过了和同学的合照……这些内容琐碎而朴实,却又能直抵人心,令人动容。

  “每年要写两封信,一封是给发放奖学金的企业,一封是给基金会的。”在获得资助的同时,这位学生也会定期给那些给予他帮助的企业和组织送上一封手写信。此后的日子里,他通过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获得了保研资格……

  从研一开始,他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每学期回家时,他也会去看看这些孩子,给他们讲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说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清华校友纷纷转载该文。“因为穷过,所以更觉帮助的可贵。”一位自称是清华大学力学博士罗承成的网友表示,写下这篇文章的学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却心系那些贫困学子。他认为这种推己及人的情怀、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态度,让他颇受感触。

  清华大学硕士孙同学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之前他也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清华学子的励志故事,但这个故事里令人感动的是,学长在生活稍有改善后就能想着去帮助他人,这种情怀难能可贵。他也希望自己能学有所获,日后用知识回馈社会。

  “朋友圈已经刷屏了。”另一位江同学称,目前大家争相转发这篇文章,他看完后深受震撼。文章里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学长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的大学生活,让他看到苦难中的韧劲。

  文章火速引发热议,

  面对网友的关注,

  该学生在“树洞”更新了后续,

  解释了自己的家庭情况。

  据他介绍,

  因为家境贫寒,

  如果发烧,只能依靠劈柴烧水,

  盖棉被出汗来达到退烧的目的。

  但是,尽管家中的生活条件并不如人意,

  这位同学却从未抱怨过自己的家人。

  他表示,

  为了让他好好念书,

  在补课时能吃上一顿热乎的饭菜,

  自己的爸爸在每个周末都骑着自行车接送他,

  在相隔15公里的家和镇上来回奔波。

  在他看来,

  不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对我们如何,

  他们都是伟大的,都生养了我们。

  该学生提到,父亲教会自己知恩图报,

  面对儿时免费给自己教书的教师,

  父亲教育他要一辈子心存感激。

  成功考上大学后,

  他仍谨记父亲和老师的教诲,

  心无旁骛地学习。

  该同学坦言:

  “我希望大家能对父母好一点,

  对自己的家庭少一些苛刻,

  尤其是与其它更富裕的家庭相对比的时候,

  父母并不欠我们什么。”

  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

  “这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真实写照吧!”

  “深受震撼,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文章的最后:

  他向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赠言:

  “不要忽视学习,学习是你们的第一要义。

  到了大三以后,相信我,

  真的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