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1日讯 日前,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自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牡丹江市在全面构建工作体系、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惠及农村工程。其中,全市下达计划投资1.45亿元,新建水源工程186处,通水入户惠及23.8万人,完成进度居全省第一位。
据介绍,牡丹江市通过坚持科学管护、因河施策、系统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牡丹江市落实农业“三减”试验示范点91个,示范面积99.8万亩,积极开展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推进土壤有机质提质增效示范项目16点次;预计今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达到60%,同比提高8.5%,设立绿色防控和系统防治示范区,绿色防控措施处置率达到38%。
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方面,对全市314家规模养殖场进行了现场指导服务,2018年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实施设备配套改造的达到100家以上,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7%。牡丹江市还抓好惠及农村相关工程,开展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资金5856.73万元,组织879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专项治理,全市建立保洁队伍的行政村达到655个,实施“厕所革命”农村室内厕所已开工3885户。
年底前,市水务部门将严格按照水利部关于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实施意见、省总河湖长三次会议和牡丹江市会议精神要求,持续深入抓好河湖长制落实,重点加快出台“一河(湖)一策”,督促各县(市)区河长办加快进度,为河(湖)长制综合治理提供指导依据;加快划界工作进度,设立界桩,划定河湖管理范围;完成湖长制建立工作,湖长公示牌全部竖立到位,加快一湖一策编制,督促做好常态化巡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