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潜心十年创作《乌云深处的灯火》:语言艺术钥匙“唤醒”当今社会生态

2018-12-09 22:47  编辑:张广义  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12月9日讯(记者 许诺) 日前,哈尔滨市松北区总工会主席、作家刘继祥全新推出长篇小说《乌云深处的灯火》,并在《青年作家》发表。该小说保持了刘继祥疏朗而不散、严密而多复的叙事风格,以肃穆而冷峻的眼光寓目和逼视社会的热点,是透视当今社会生态、审视社会痼疾的一篇力作。

刘继祥。图片由本人提供

  “小故事”引出当代人对前景和命运忧戚

  《乌云深处的灯火》是在刘继祥创作《山远人间》《蕙兰》等作品后的又一力作。潜心十年创作完成的长篇新作。以敏锐而机警的感觉触摸生活的主脉,不失时机地以从容、健康的艺术心态和练达、娴熟的艺术形式对新疾陈灶进行透视和剖解。在几个婚外恋故事中,结构了一个完整的在世俗中司空见惯、在生活中常态恒定的悲剧故事。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感伤主题的小说,但在刘继祥的笔下,变得既不像极端的主观抒情与淋漓尽致的宣泄;也不缠绵悱恻、婉约凄楚,一切纯主观的情感都被冷静客观化了。小说中叙述了简单的几个婚外恋故事:雕塑家余声婚后激情退却、放浪形骸,在创作之余与冯若和冬冬等不乏修养却又有些轻浮的女人敷衍着短暂而暧昧的情感游戏;而独唱演员“植物人”与秀外慧中的星星女人在体面婚姻的掩饰下与舞女乌云蔓生出一幕幕爱恨情仇;小说最后以“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林娜历经磨难重新回归心力交瘁的男主人公“我”身边收官,构成了几个悲剧的故事。

  写情感,不止要叙事,抛开语言和情节的缠绕,所读到的不只是简单的婚外情的枝枝蔓蔓,而是现代人对生命对爱情对自身价值抱以无边幻想,却在道德失范的压力下和琐碎生活的磨擦中逐渐暗淡的心境和畸变的心态。而是现代人在雄火烈焰上渴望优雅地舞出生活的璀璨却被世俗的力量无情打压的惆怅和绝望,在充满危机和陷阱的社会中难以弥合情感裂隙,更是当下人在强大社会惯性中,作为感情和精神的赤贫者表现出的惶惑和孤寂。

  刘继祥站在一个阔大的时代背景下,叙写生活故事,抒发内心情怀,反映了当代人对自己前景和命运的关切和忧戚,以及对自己内心缺乏向外张力弱点的检省和诘问。

  “让人物说话”产生强烈艺术张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刘继祥不断梳理生活细节,用“旁人”的眼光观照被世俗遮蔽的人性的多元和社会的驳杂,力图用感同身受的人物和事例揭示情爱的生成机制,彰显生命的意义架构。

  小说中,不仅描写男女主人公们的心理活动和日常生活,而是让人物自己说话,呈现他们客观而深刻的心理真实。

  “我让人物自己说话,有人物之间的对话,也有在叙述过程中穿插的内心独白。这种方式颠覆了常规的对话概念和独白模式,而是把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上升为主要的叙述手段,这也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刘继祥说,现实场景相互并置、交替出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张力,融于一个个生动的人物与场面摹画中,展现社会生活的跃迁律动和社会心理的疏离淡漠。

  荣登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乌云深处的灯火》登上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的《青年作家》2018年11月增刊,刘继祥说,这本杂志犹如‘试金石’,是对他十余年来潜心创作的认可,也是在他写作道路上树立了一块新的里程碑。作品新异的模式和手法,将故事情节娓娓叙及,款款道来,一波三折,峰回路转,一节有一节的妙处,一段有一短的意趣,整个故事宛若一座曲径通幽的亭阁,隐匿在绿荫如盖的密林深处,这无疑是《乌云深处的灯火》最有看点的印痕。

  毋庸置疑,刘继祥身为一名业余作家,几十年来,他无论从事着什么行业,都会用文字、用饱含真情的笔墨述说故事,多年养成的创作惯性却让他一直笔耕不辍,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文学创作上,几年下来,近1000万字的一系列的作品相继出版面世,不仅让他本人硕果累累,更是给了喜爱他文字的读者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惊喜,

  对于《乌云深处的灯火》这部长篇小说而言,读者随着情节的推进,在领略爱情的风姿媚态的同时,更将会与作品共鸣,感受到生活的感叹,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迅疾和快捷。刘继祥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有时间思考和思索,在物质富庶的同时丰富心灵。

评论

— 滚动新闻 —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