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文博会:烫画葫芦年收入10万 鱼皮做项链耳坠很受宠

2018-08-24 13:45  编辑:王辉  来源:黑龙江晨报

  东北网8月24日讯 在23日举行的2018哈尔滨国际音乐产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来自龙江的多位“非遗”手艺人亮相展会,剪纸、烫画葫芦、手工布艺、黑陶、鱼皮画等众多特色艺术品深受市民们的喜爱,非遗产品渐渐变身热销商品,走入了更多人家。

  烫画葫芦。

  鱼皮画摆台。

  小小烫金葫芦一年带来10万元收入

  在当天的展会上,哈市“非遗”项目烫画葫芦最受大家喜欢,68岁的传承人王树森一直没停过手,电笔起落间,几分钟的功夫,葫芦上就多出了一幅幅精致的画作,或是一句句祝福的话语。

  “最开心的就是现在很多非遗产品都走向了市场,走进了大家的生活中,比如我做的烫画葫芦,还有我旁边展位做的泥塑、黑陶等等非遗手工艺品,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王树森告诉记者,每年他都会参加各个城市的十多个展会,小小的葫芦能够给他和老伴带来10万元左右的收入,每次去南方的展会上,都有不少回头客来找他,还有许多人是慕名而去的,在展会上到处打听,那个东北来的烫画葫芦老师在哪个展位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30元一个的巴掌大的葫芦最受市民的喜爱,因为是脱稿作画,不到二十分钟,王树森就能完成一件作品,看着大家兴高采烈地把葫芦带回家,他也颇有成就感。他表示,作为“非遗”项目,不但传承下去十分重要,让更多人知道和喜欢也很重要。

  王树森现场制作烫画葫芦。

  鱼皮画摆台。

  新技术为“非遗”注入活力

  从简单的单幅鱼皮画作品,到用鱼皮做成鱼皮画摆台、手机壳、腰带、项链、帽子等工艺品,国家级非遗项目赫哲族鱼皮画传承人张琳做了许多的努力。“这几年,我和团队革新了鱼皮画工艺,让鱼皮肌理感更好,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在市场上才更有竞争力,我们也进行了很多创作,让它更具生命力。”张琳说,最受欢迎的就是饰品类物件,佩戴的项链、耳坠等都很热销。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文侠也创新了麦秸技术,“我们改造了麦秸画工序,借助电脑、打印机,推出三维立体效果麦秸画,这种半浮雕手法让麦秸画质感更强。”马文侠说,她们还创新了麦秸烫色的独特技艺,根据麦秸烫色后有金属质感的特点,设计制作许多器物题材工艺画,市场反响非常好。她的团队还将目光瞄向旅游礼品,创作了一些有东北特色的非遗衍生产品,吸引很多企业来大单采购。

  “非遗”手艺逐渐形成产业链条

  “非遗项目的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技艺流传到今天很不容易,让他们进入市场,形成产业链,最终进入更多百姓家,才是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的。”张琳说,如今,鱼皮制品已经成了很多展会上的热销商品以及亲朋好友间馈赠的佳品,许多“非遗”手艺人都像她一样,把传统的老手艺推向了市场,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产业链条或有了自己的培训基地。

  这些年,王树森先后栽培了几十位学生,每当有学生技术纯熟后,他都会鼓励大家走出去,把烫画葫芦这门“非遗”手艺传播得更远。

  “非遗”传承人刘雅梅建了一个专门培养满族刺绣手艺人的“绣庄”,十多年间,她已经手把手教出了满族刺绣人员2000多人,越来越多的热销“非遗”产品正在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条。

评论

— 滚动新闻 —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