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

亲情浓郁的家制月饼

2021-09-21 09:53  编辑:苏德媛  来源:鹤岗日报

乔德芳

 

  吃月饼是欢度中秋佳节的一个传统习俗。在我们家乡大多数人家过中秋节,都要做上一桌好菜,备上月饼、水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叙谈、赏月、吃月饼、喝酒品茶。也许这就是我们普通百姓最朴素最传统的欢庆仪式了吧。

  我的老家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南岸边一个山明水秀的小村庄里。小的时候别人家过中秋节都是到商店里购买月饼,我们家的月饼却是母亲自己动手制作的。父母亲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全家七口人。父母收入不多,必须勤俭持家,母亲自制月饼也是勤俭持家的一项举措。

  1960年,我们家乡先后遭受了严重干旱和洪灾,我们家和好些人家一样缺吃少穿,但大家瓜菜代粮,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抗灾救灾,恢复生产。

  这年中秋节,为了让全家人能够吃上月饼,母亲把想方设法积存起来的少量黄豆炒熟,用石磨磨成粉,再加入很少的红糖水,搅拌成月饼馅。将为数不多的小麦磨成粉,发好面,再打好碱,反复地揉搓成空心圆面团,包上月饼馅,并将这些做好的圆面饼放进木刻成型的月饼模型内,压制成“月饼”的模样,然后再用文火慢慢地焙干、焙熟。如此这般香甜可口的“家庭定制”月饼就新鲜出炉了。

  这年中秋节的晚上,皎洁的月亮又大又圆,亮汪汪的月光如水般地洒落在我家宽敞的院坝里美不胜收。哥哥姐姐迈着欢快的步伐,轻快地搬出自家的方桌、板凳,摆上月饼、老叶茶等好吃的东西。然后父母亲恭恭敬敬地“敬月”,敬月以后,我们全家七口人,围坐在方桌周围,开始吃月饼、喝茶。这天晚上我们全家老小,人人都吃上了两块小月饼。

  虽然这些月饼是如此的简陋、朴素,但是我们却兴致勃勃边吃边谈。时至今日我还会清晰地记得父亲教导我们兄弟姐妹要刻苦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神情,以及母亲慈祥的微笑和小妹吃月饼时天真活泼的模样。我们都说这月饼又香又甜好吃极了,简直令人回味无穷。

  自然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随着我的哥哥姐姐们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我们家逐渐摆脱了贫困,过上了较好的日子。但是每逢中秋节时,母亲依然如故地要制作月饼。当然月饼质量水涨船高,增添了用腊肉、花生、水果等做饼馅的月饼品种。固然这些月饼依然简陋朴素,但是因为是被全家“私人定制”的,所以非常适销对路,受到全家人的厚爱。

  欢度中秋节,月饼必不可少。年逾六旬的我,数十年以来先后品尝过花色品种繁多、价格档次各异的月饼。其中自然有制作精美、价格高的离谱儿的月饼。也许是因为心理因素,或者生理因素口感失衡吧。总之在我的心灵深处固然认定:我的母亲亲自动手制作的月饼,是过“口”难忘的月饼。就连我的小妹也说,1960年的中秋节月饼,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月饼。

  家制月饼带给我太多的思念情愫。我想欢度中秋节并非一定要有高档的月饼,只是需要所有的亲人欢聚一堂,品尝品尝简陋朴素的月饼,喝喝茶或者美酒,一边叙谈,一边赏月,那温馨祥和的氛围,也许才是中秋节本来应有的滋味儿吧。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