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癌症手术前签知情同意书
2018年8月24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一份“术前小结”显示,张老太的手术指征是“主胰管扩张病因不明,PET-CT提示胰头钩突恶性肿瘤可能”,拟在全麻状态下施行全胰腺切除术,术中可能伤及周围大血管、胆道、肠道、膈肌,导致大出血,术中仔细解剖,必要时输血等。
张老太的女儿喻菲对记者介绍称,2018年8月25日,医生给了他们一份“知情同意书”,上面注明的是“胰腺癌手术”,要求家属签字,“此前我母亲的各项检查,均未确诊为胰腺癌,也没有做过活检。”
该“知情同意书”介绍称,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胰头癌和胰体尾癌。胰腺癌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疽和消瘦。目前胰腺癌还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由于胰腺位置较深且本身缺乏被膜,肿瘤极易浸润至周围组织,包括脏器、血管、淋巴结、神经等,导致绝大部分胰腺癌病例就诊时已属晚期。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均应争取手术切除以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但只有10%至20%的患者在诊断时还有手术切除机会。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和全胰切除术等。胰腺癌的愈后很差,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治疗方法等,未经手术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不足10%,5年生存率仅为1%至3%,接受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7%-20%。
该“知情同意书”还告知了张老太家人关于手术潜在的风险和对策,比如“麻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休克,危及生命。”“术前诊断不明,或不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具体术式视术中情况而定,可能要改变手术方式,扩大手术范围”等。
喻菲介绍称,同年8月27日上午8时左右,母亲被推进手术室,他们全家守候在手术室门口,当天晚上母亲被推出手术室时在麻醉的作用下处于昏迷状态,后来进入普通病房。
手术后多次昏迷,3个月后不幸辞世
喻菲说,母亲做了癌症手术后,精神状态一天不如一天,“她进食很困难,一天天开始消瘦下去,看着心痛。”她回忆说,有时搀扶着母亲,她突然就瘫软在地昏迷过去。
同年9月22日,张老太出院时被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以及心房纤颤,“由于年龄较大,加上做了手术,术后体质急剧恶化。”
喻菲回忆称,同年10月10日,母亲因“低血糖晕厥、低蛋白血症”再次到该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被诊断为“全胰+全脾切除术、继发性糖尿病,药物性肝损伤”,医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这次住院8天后出院。
同年11月15日,张老太突然在家昏厥,第三次入住该医院,入院检查发现有“白蛋白低,胆红素、转氨酶增高”等肝功能衰竭症状。
此后,病情逐渐加重。
同年11月29日,她被转至ICU治疗。
女儿喻菲伤心地回忆说,同年12月2日上午10时左右,母亲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ICU病房里突然辞世,享年77岁,“死亡原因是肝功能严重衰竭,肝肾综合征等,母亲火化后被安葬在深圳一个公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