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大漠的壮举
新疆地域辽阔,风景壮美,但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如何在修建铁路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同样考验着铁路建设者。
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和若铁路S2标段全长172.85公里,路基占线路总长的90.7%,横跨于田、策勒、洛浦三县,既穿越南疆难得一见的于田湿地、沙漠绿洲,又穿行在茫茫戈壁荒漠。
这其中,于田县喀拉克尔乡、托格日尕孜乡、先拜巴扎镇等境内,分布着难得一见的大漠湿地、胡杨林,为塔里木兔、雁类等国家、自治区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态环境。
因此,进场后,中铁二十四局和若铁路S2标段项目部就把保护野生动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从项目部,到工区、班组的三级野生动物保护教育,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法律法规。
在施工建设期间,项目部也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减少夜间野外施工,禁止机械、车辆鸣笛,车辆必须对野生动物让行、制定野生动物保护应急处置方案……项目部订立的制度、采取的措施,比国家和地方保护野生动物的要求更细更严。
另外,和若铁路建设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在全线建设5座总长49.7公里的“过沙桥”,让风沙从桥下穿过,大幅降低风沙对线路的侵害威胁,同时,也为野生动物留下便于迁徙的生命通道。
“建一条铁路,造一座绿洲”。按照“沙漠修铁路,治沙要先行”的建设理念,铁路施工中同步推进风沙防护工程建设,共修建草方格5000万平方米,种植梭梭、红柳、沙棘等灌木和乔木1300万株,形成防沙护路的绿色屏障;为了解决沿线防护林带灌溉问题,在沙漠铁路工程中采用自动化智能控制滴灌管网系统,共打下131口水源井,覆盖面积逾11.35万多亩。
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中国铁路建设者们在大漠之上绘就了一幅壮丽的绿色生态画卷,也让塔克拉玛干沙漠“拥抱”了致富路。
策勒的石榴、洛浦的地毯、且末的大枣……当地特产借助和若铁路以更快的速度抵达全国各地。产品走出去、游客走进来,和若铁路不仅成为了便民路,更是大漠上的一条绿色致富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