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欲望”还是“人性” 潘金莲系列的前世今生
来源:腾讯娱乐 2016-09-11 12:00

  腾讯娱乐专稿 1938年《武松与潘金莲》导演:吴村,早在1937~1941的“孤岛”时期,电影主题与内容从初期的萌芽、草莽时期,逐渐转向对不同为类型片的探索。继1930年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第一部香港古装巨片《左慈戏曹》后,古典文学作为一类改编对象,陆续出现在当时的电影作品中。

  


 

  1938年,华新影业公司出品的《武松与潘金莲》,虽凸显教化意识,其主题上仍以中原文化框架下的传统意识为对象。而素有“金鱼夫人”之称的顾兰君,将那个被摧残迫害的“悲剧人物”潘金莲演艺得惟妙惟肖。

  


 

  1938年《四潘金莲》导演:吴永刚,曾指导过经典默片《神女》的第二代导演,在1938年,指导古装歌舞片+神鬼片复合的《四潘金莲》。在该片中,武大郎因家乡大旱无法生存,带着潘金莲到阳谷县投奔武松。

  


 

  怎料途中碰到妖魔,变为三个武大郎和三个潘金莲,对二人进行调戏,闹到公堂之上,最后,借助道法识破真假。二度出演《潘金莲》的顾兰君,与童月娟、袁美云、陈燕燕联合主演。而真假武大郎、潘金莲,照妖等元素,在几十年后的《西游记》、《封神榜》中亦有类似的情节。

  


 

  1963潘金莲(新加坡)导演:陈翼青,上世纪60年代,值得关注的,是以黄梅调与粤剧为代表的戏曲电影。大量的传统戏曲剧目及大批的戏剧名伶云集香港,为电影创作带来无限的资源和人才。在邵氏、电懋(后来的国泰)垄断影片从制作、发行、到院线放映三个环节的“垂直整合”时代。

  


 

  大量影片输出南洋(新加坡)的市场下,还能在当地拍摄黄梅调影片,确属不易。而当时邵氏出品的港片,针对西方、香港以及南洋,成片也有多个版本,而为适应南洋当地发行,影片内容也多较为温和。

  


 

  1964《潘金莲》导演:周诗禄编剧:张彻,此时邵氏大导演李翰祥,根据当时歌舞片颇受市场欢迎的气象,推出众多黄梅调电影,并在海外取得成功。作为《新生晚报》专栏作者的张彻,对邵氏公司影片中的阴盛阳衰之气提出了批评,并指出重振阳刚之气,获邵逸夫赏识,并将其招至麾下,开启了武打片的新时期。

  


 

  这部由SB(邵氏)出品的,彩色综艺体阔银幕影片,依然是讲烂了的“潘金莲”故事,却由张彻的编剧而显得不同。从张彻的编剧、导演中可以看到,其对女性弱者地位的怜惜,性感、丰乳肥臀的角色运用,更能提现张彻较西化的审美观。

  


 

  1982潘金莲Ban Geum-ryeon导演:(韩)金绮泳,同时期的韩国电影凭借国内的人气基础,开始窥探海外市场。韩国国内大量的古代建筑、相对低廉的人工,也使得同中国香港合拍的电影越来越多。韩国电影,经历70年独裁时期和不景气的电影业后,进入80年代,在政治与文化的表达上尤其突出。

  


 

  1980年“光州事件”发生,凭借其登台的全斗焕政府,积极利用“3S(性、银幕和体育)政策”分散民众对政治的注意力。深夜剧场时代正式开启,伴随着政府对情色片审核的放宽,色情影片突然泄洪。金绮泳这部影片,作为性爱客体的女性身体奇观,完全是拜当时的市场所赐。

  


 

  1989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导演:罗卓瑶,奇情片是这一时期香港的另一重要的言情类型片,与浓烈但又充满悲剧感的爱情,稍带喜剧色彩的言情片或正片相比,这类影片美学指向更为明显,具有情欲、奇情、悲情、动作等商业元素。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把古代的潘金莲进行现代移植,生于内地,成长于文革时期,后到香港,因天生丽质而红颜薄命。该剧剧情曲折,又有情欲和情杀等类型元素,是一部娱乐性较强的情欲电影。

  


 

  《1994少女潘金莲》导演:李翰祥,1988年,香港制定的“电检法”同时落实了电影分级制。分级制度让有争议的国外影片获得在港放映机会,同时也鼓励了负面行动,香港的一些小型公司开始大量滥拍低成本色情片及暴力片。据数据统计,1992年公映的影片当中,约半数影片都属于第三级。

  


 

  三级片热度不减,而潘金莲这一题材,对于人生阅历丰富,精通中国文史,对历史传奇典故娴熟,擅长拍摄古装、风月片的李翰祥来说,可谓小菜一碟。可就是这个能将传奇人物编织出富有人情味的他,在对《少女潘金莲》的处理中,却丝毫看不出其在曾在骗术片和风月片中,那浓郁古典趣味。

  


 

  《2005潘金莲调戏西门庆》导演:何树培,不可否认,许多风月片、情色片确实借助《水浒传》中的这一桥段,纯粹卖弄噱头,然而也有一部分开始表达一些诉求。影片是不再单单对男性忠义褒扬,实则暗含对人伦的压制,从一个女性角度来阐述,可谓承其精髓与发扬。

  


 

  进入新世纪,香港电影陷入低迷,拍摄数量与质量同样下滑。而按照以往的经验,电影市道不好的时候,三级片便会大行其道,以低成本和迎合市民“性”趣味的题材优势投机抢市。不过在盗版、网络冲击下,三级情色电影虽然依旧层出不穷,但这一迹象,不足以成大流。

  


 

  2013 《@我们都爱潘金莲》潘金莲复仇记,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时代发展、导演视角及市场的催化中,潘金莲这一自施耐庵《水浒传》和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而家喻户晓的女性角色,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衍生出不同的故事与内容。

  


 

  2013年之后,借潘金莲、西门庆等名气,又诞生了短片《@我们都爱潘金莲》;古装穿越剧《潘金莲复仇记》等影片,因其成片质量较差,这里就不一一说明,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搜索。

  


 

  2016《我不是潘金莲》导演:冯小刚,说到潘金莲,2016年还有一部借其名声进行创作的大制作,那就是冯小刚指导,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小说看似是一个荒诞的离婚故事,以女性视角出发,讲述李雪莲和丈夫为生二胎假离婚,丈夫在离婚后又与成真离婚的故事,围绕离婚的官司从小县城一直打到北京,从离婚案到名誉纠纷。从小说可以看到,这里潘金莲的故事,不再局限于清河县,而是被放置在多重环境中,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也随之变成了内涵愈来愈额丰富,性格越来越复杂的复杂的多面体女性。

  


 

  与《水浒传》中挑逗小叔子,通奸,药鸩亲夫,被武松手刃的潘金莲传统角色相比。在冯小刚这里,变身为通过其“臭名昭著”之名,借炒作、话题女王范冰冰,表达作者商业企图的的一部作品。影片究竟怎样,在岌岌可危的第五代导演的手中,能有怎样的艺术和票房突破,请拭目以待。

  (

您当前的位置 : 娱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