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网课爆破群#
整治“网课爆破”现象相关社交群被查封
破坏教学秩序,侮辱老师人格,很多人不禁要问:“网课爆破”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在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翁小平看来,“网课爆破”涉嫌多种违法犯罪:对老师进行侮辱、诽谤,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采取“网暴”行为恶意干扰网络课堂秩序,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传播淫秽色情视频的,则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传播暴恐内容视频的,则可能涉嫌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
“如果是通过黑客技术入侵网络课堂,通过技术手段破解课堂密码,对弹屏进行控制等,则可能涉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翁小平说,参与者未满14周岁的,可以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说,如果学生把网络教室的账号密码分享出去,捣乱者通过账号密码进入,这种进入方式本身不涉及违法犯罪。
“但进入网络教室后,在课堂上辱骂师生,则涉及名誉侵权。如果在网络课堂上播放音乐、捣乱、大吵大闹,影响正常网络教学秩序,则涉及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涉及刑事犯罪。”赵占领说,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网络空间属于公共场所,在网络空间内起哄闹事,与刑法所讲的在公共场所内起哄闹事性质相同。
多位受访教师向记者提出,目前,一些中老年教师对网络应用不够娴熟,无力防范“网课爆破手”。这种情况下,网课平台需负起责任,通过对不明身份账号设置“一键清退”等,拉高侵入门槛,学校也不妨考虑安排专门网络技术人员,辅助老师维护线上教学秩序。
“网课爆破”已引起社交平台及网警们的关注。深圳网警曾在9月发声并转发《共同指南!在线课堂“防破”指南》。在指南中,腾讯会议提供了多种会前设置方式,保障在线课堂安全性,满足课堂、研讨会、答辩等多种场景的教学需求。
11月3日,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网课爆破”,会被提示“关爱师生,遵守课堂秩序,让我们共同守护网络学习净土”。同日,记者曾经加入的“网课入侵”群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