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专家们检测该家族成员的血样后发现,6人血样均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阳性。
2019年,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关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的公告》。文中提到,健康人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如粪便、尿液、唾液、精液)而感染,或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患者体液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或用过的针头而感染。与该病死者尸体接触,也会导致病毒传播。对于当时全国多起该类人传人的报道,文中称“主要是与防护不当有关。”
5月27日至29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双柳镇天桥村徐姓村党支部书记。他证实了前述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徐支书表示,此前并不知道黄城的病情,当有涉事老人去世后,便前往黄城家询问,家属告知是死于蜱虫病,随后便向当地疾控部门汇报这一情况。
徐支书称,他没看到黄城的确诊单,也不清楚黄城究竟是被蜱虫叮咬后感染,还是通过其他途径感染,仍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他还表示,黄城去世后,考虑到存在传染病传播风险,天桥村村委要求后续去世者家属不得直接将遗体运回村里,并采取相应卫生措施,进行消杀。为了尽量减少传播源,村里还组织灭蚊。家住商城县的杨老汉去世后,其所在村的村支书也上报了该情况,信阳市疾控相关人员随后来到当地开展调查。
“事情发生后,村民们都感到有些害怕,我们正尽力安抚,做好卫生和防范,跟进涉事家庭情况。”徐支书表示,近日县级还召开大会,重点介绍卫生防控,县级领导也来到村里了解情况。
原卫生部办公厅2010年发布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提到,2周内,在同一村庄,或在同一山坡、树林、茶园、景区等地劳动或旅游的人员中,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或在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类似病例,属于”聚集性病例”。调查时应当注意调查感染来源。如怀疑有人传人可能时,应当评估人群感染及人传人的风险。出现聚集性病例时,应当及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由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信阳商城县蜱虫病多发
蜱虫在我国分布广泛。新华社曾报道,蜱虫病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东、安徽、辽宁等省份,河南信阳地区是高发区。发病时间呈明显季节性趋势,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
曾有专家介绍,信阳山区的蜱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这种蜱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而信阳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的产地,全市范围大规模种植茶叶。大多数茶农的腿上,都有被蜱咬后留下的伤疤。
澎湃新闻注意到,自2007年以来,信阳商城县蜱虫病多发。2010年7月,商城县突发大面积蜱虫叮咬致死事件引发全国关注——94.2%的患者为农民,年龄多在50岁以上,发病地点集中在浅山丘陵地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当地分离并确认,这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首次发现后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被叮咬后,人最短在2至3天后发病,通常潜伏期在1至2周左右,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该病轻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吴卫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这种病的病死率达12.7%至32.6%,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特效药。一些老年患者、治疗不及的患者往往到院后往往病情偏重,预后较差。
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70例,死亡4例。病例全部发生在信阳市,其中商城县32例(死亡4例)。这些患者均从事田间或山林作业,发病年龄以40岁至80岁年龄组居多,死亡病例均在55岁以上。
为何商城较严重?2010年,中国气象报社曾刊文指出,商城地处北亚热带北缘,在盛夏季节具有“高温高湿”的特征。当地山区和丘陵地形较多,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动植物资源,加上商城地处大别山北麓,阳光寡照,为蜱虫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家属希望相关方承担一定责任
黄先生表示,帮去世老人更衣是出于同村人的情谊,但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他希望黄城家属及相关医院能够承担一定责任。此外,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到蜱虫病的危害,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彻查此事。
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沈海东向澎湃新闻表示,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蜱虫病”相关的诊疗规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蜱虫病”目前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进行报告,而医院对于乙类传染病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控制传播措施,故医院未能控制传播源“存在过错”。然而其他村民病危或过世是由多个原因导致的,如病情的恶化、未及时诊治、黄人家人的过失等等,是个“多因一果”的侵权。那么医院是否应对其他村民病危或过世承担赔偿责任,要承担多少责任,要结合医院未能控制传播源这个“因”对其他村民病危或过世这个“果”的参与度比例,及医院过错程度综合确定。
对于家属相关法律责任,沈海东认为,如果经鉴定后证实是在“帮逝者净身穿衣”的过程中被感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的规定,由于村民属于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被帮工人”要在过错范围内承担责任的。若存在无法鉴定的情况,只能根据客观的其他事实进行推论,比如是否有其他接触源等。
其次,要看黄城家人是否存在过错。如果明知蜱虫病可传染、遗体上存在传染源,且未提供安全保障措施或未进行消杀处理,就让村民直接近距离、且深度接触遗体,显然存在过错,要在过错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赔偿比例,要结合村民及黄城家人过错程度比例来确定。
知名法律博主@谈典看法、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指出,从法律上,“被帮工人”要承担一定责任,提供一定补偿,但也要判断帮忙的村民是否尽到了“注意”义务,自身是否有防护意识等等,需要两者综合考虑。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指出,一般来说,感染传染病的患者及尸体需要特别处理。医疗机构很少通知家属病危后允许病患返回住处。去世后也需要采取卫生处理,就近火化。为何黄城病危后仍可返回村里?
5月29日,澎湃新闻致电信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工作人员称蜱虫病不通过接触传染,病危者可以返回原住处。对于黄城的情况,她表示无法透露病人隐私。截至发稿时,澎湃新闻未能与黄城的家属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