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多年前,松峰山曾是金代皇室避暑、狩猎、祭祀的皇家园林,至今仍有曹道士碑刻、拜斗台、石刻围棋盘、金源太虚古洞等遗存。清代以来被称为东北八大名山第一奇观,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松峰山属张广才岭余脉,距阿城区54公里,海拔627米,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146平方公里。据《阿城县志》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因松茂峰奇而定名为“松峰山”。这里山险石奇、洞幽水妙,有“天降仙境”和“龙江第一秀”之美誉。来到松峰山,您不仅会领略大自然的壮丽多姿,还会感受到金代丰厚的道教文化底蕴。
【海云观】
海云观是黑龙江省最早的道观,始建于金代,比千山无量观、沈阳的三清宫要早五百多年。元灭金后,松峰山道观一度衰落,道光三年(1823年),河北道士王教参带领王永昌、苗永庭两位徒弟,云游来到松峰山,在山上“黄经坛”修道,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募捐重修海云观。在晚清时期,松峰山海云观曾是东北道教圣地之一,香火极盛时,有道士200余人。当时,道观规模宏伟,除观宇外,还有诵经堂、藏经楼、钟楼、鼓楼、膳房、仓库等。
海云观背靠巍峨陡峭的山峰,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道观由正殿和东西偏殿组成。正殿为“三清殿”,殿内供奉三位天尊像,即玉清原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是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塑像;两壁是二十四孝彩绘图。东偏殿是关圣殿,殿内有关羽、关平、周仓、岳飞、岳云和张显的塑像。西偏殿是三霄殿,殿内有云霄、碧霄、凌霄三娘娘塑像。在正殿的塑像前,矗立两根圆形石柱,高3米,直径约0.4米,是当年开山教祖王教参建海云观时,从金兀术母亲墓前移来的两根望柱。据说,当年金兀术母亲在深宫呆得寂寞,经常到松峰山附近游玩,看到山里风景秀丽、古树参天,就命人在松峰山对面的山顶上建了个避暑行宫。后来,兀术母亲死了就葬在这座山顶上,这座山便取名叫“兀术母顶山”,以后人们叫白了,叫成了“母猪顶子山”。不知什么时候,金兀术把母亲墓移走了,只剩下墓前两根石望柱。因为道教崇拜历史名人,所以把兀术母亲墓前遗留的石望柱当作重要的古迹,在建造海云观时移来做镇殿之宝。
【太虚洞】
大家请看,高悬在山峰的断壁之间,有一处青藤掩映的古洞,这就是“太虚洞”。它距海云观仅几十米。这里是金代道士曹道清的修炼之处。据《阿城县志》记载,原洞中有三通石碑,其中一通是金代承安四年(1199年)为曹道士所立,此碑现保存在阿城区文物管理所。这通石碑记述了曹在古洞修炼的始末和立碑者的职务与姓名。此碑汉文书写,笔力章法和石刻艺术水平较高,它对研究古代中原汉文化对金源文化的影响和金文化的发展以及书法刻字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洞中现存的另两通石碑,是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和伪康德二年(1935年)所立。碑文分别记载了清代嘉庆年间开山教主王教参修建海云观的过程和观中七代师祖的简介。这两通石碑均在中间断裂,是“文革”期间破坏所致,于1986年粘接复立。
太虚洞分前后两洞,总长30多米,是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电视剧《赵尚志》中黑嫂的原型,名叫黑翠,手使双枪,当年就活动在这一带,她为掩护赵尚志的部队转移,在这里阻击围追的日军,打死17个日军后弹尽牺牲,由此才有了电视剧中那催人泪下的《嫂子颂》。
【棋盘峰】
离开太虚洞,我们看到的山峰叫“棋盘峰”,也叫“棋盘石”。从太虚洞正面洞口外,向左攀登,登上三级陡台,穿过一些小石头砬子,迂回登上峰顶,可见一块突起的平坦巨石。巨石旁长着一棵挺拔的古松,巨石上面刻有围棋盘。据考证,这个石刻古棋盘,属金代石刻。该棋盘为64厘米等边长方形19x19的标准围棋盘。相传是萧抱珍为了以棋会友,凭借气功,用剑一口气划出来的。关于太一道的创始人萧抱珍有很多传说,有人说他是江湖名医,有人说他是武林高手,还有人说他是金兀术的军师——啥迷蚩。从这个清晰的围棋盘可见,围棋这种高雅的活动,早在八百多年前,就已经从内地传到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棋盘石两侧是悬崖,下面是几十米深渊。在此远望,群峰尽收眼底,可想当年道士在这险境对弈,信念专一,四大皆空,既练了棋艺,又炼了胆量和意志。
在棋盘峰凭栏南望,有一突起的高峰,直挺挺地矗立着,像是用大块岩石层层砌成的一座几十米高的烟囱,故称“烟囱峰”。它是松峰山的第一高峰,海拔627米,巍峨陡峭,极难攀登,只有一条路可迂回登上峰顶。若想体验“天到无边地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真实感受,那您不妨试一试。
【黄经坛】
游客朋友们,这就是山中圣地“黄经坛”。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条条块块的石头排列得很奇特,它们神奇般的堆砌成数座方方正正的平台,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每座平台周围都有簇簇金达莱应约开放。坛右侧,有一条石埂连着一块方形巨石,嵯峨层起,状如书卷相叠。这是否是当年道士所诵之经卷,摞放年久被石化了?难怪有人把这“千层岩”又称为“摞经石”。黄经坛又是个天然的坛醮。道教设坛,一般为五重坛,而黄经坛顶端分三个断层石台,下部有两层石台,正合五重。
【双乳峰】
在松峰山的北端,有南北突起的两个小山峰,其状似双乳,故称“南乳峰”和“北乳峰”,合称“双乳峰”。我们从它的侧面来看,很像一个仰卧袒胸的美女。早在金代,松峰山就由此而得名叫“金源双乳峰”。“双乳”非常奇特,如果我们发挥联想仔细去看,它还像两个蟠桃,蟠桃是道教心中的圣物,道教用它来供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每年夏历三月初三是王母生日,王母要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道教则把这一天也作为一年之中重要祭日,诵经祈祷。这“双乳”、“蟠桃”给松峰山增添了无限的灵气和神秘的色彩。
【狮吼峰】
狮吼峰是松峰山的第二高峰,它坐落在烟囱峰和北峰之间,在峰顶方形巨石的南侧,中间有一个豁口,其形状像是一个张开大嘴怒吼的雄狮,气势咄咄逼人,故称“狮嘴峰”,也叫狮吼峰。狮子是深山猛兽,它与老虎一样,也是兽中之王。因为狮子比老虎更凶猛,所以在道教看来雄狮亦属震山圣物,有了它,给松峰山无疑又增添了几分灵气。登狮吼峰要比登烟囱峰容易,但要登“狮头”顶端却也非常困难。顶端这十几米高的方形巨石,四壁陡立,如刀切一般,极难攀登。因此,我们只好在“狮嘴”中钻进去,“狮嘴”上能同时站立十几人,可见雄狮之壮观。
【鸡冠峰】
鸡冠峰由下向上,有三个突起部分,一处比一处高,呈45度角。从峰下仰望或由峰顶向下俯视,这条狭长似彩带、两侧是悬崖峭壁的山峰,很像一只仰首翘尾的大公鸡。其尽头最高处有四块怪石叠起,状似鸡冠;10米多长、2米多宽伸向前方的部分,形似鸡嘴;下面7米多长、1米多宽的部位,状似鸡脖子;中间还有一块隆起的半圆形巨石,长30余米、宽4至5米,看似鸡脊背;末端还有一块5米长、1米宽的半圆形坦石,像翘起的鸡尾。
【小南山】
现在我们再游览一下松峰山的另一胜景——小南山。在海云观南百余米处有一突起的山峰,叫“小南山”,山下是几十米深的绝壁狭谷,山上突起的部分由几十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岩石构成,有的似光滑如镜的站桌,有的像长方卧地的玉床,有的如块块排立的座墩……如同人工建筑的一般。这里是道士诵经和祭天的场所。据传说,当年海云观道士每天早晨打扫完殿堂和庭院之后,都要集聚到小南山上,诵念早晨的功课,然后再到膳房进膳。这里的怪石,块块平滑光亮,大概也与众道士天长日久的光顾有关吧。
【不绝泉】
游客朋友们,听见哗哗的流水声了吧?前面就是松峰山另一绝妙奇景——不绝泉。泉水从石缝中冒出来,水清清,声淙淙,终年不息。泉边用块石砌筑,形成一个直径约2米的圆形水池,池沿上刻有“不绝泉”三个大字。
在泉池的下梢儿,还砌有1.2米见方的一个小池和一个长3米、宽2米的大池。在大池的边沿上,刻有“聚仙池”三个字,泉水可在二池中流进流出。据说,这两个水池是道士的洗浴池,因道士等级森严,长幼分明,故小池供执事、监院洗浴,大池供一般道士洗浴。道士苦思升仙,经常用清泉神水洗浴净身,自慰渐入仙境。池旁的这两棵对称的百年古树,枝繁叶茂,树阴盖池,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