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智慧运维”绘就生产新图景

2025-09-16 17:01  编辑:邱浩  来源:东北网

  9月15日,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全面上线半个月以来,各系统运行稳定,标志着企业在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大庆石化将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与前期上线的设备运维综合管理平台有机整合,构建起更完善的设备运维综合管理平台体系。平台覆盖14个生产运行部,全面上线后,大庆石化实现数据统一归集、实时分析和智能预警,显著提升了设备、设施运维效率、系统可靠性及安全管理水平。

  “一图”识隐患 精准治疗“老毛病”

  每天清晨,机动设备部高级主管高大勇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检修数量、类别统计、高频故障设备排名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就像给全公司设备做‘每日晨检’,任何异常都难逃它的‘火眼金睛’。”高大勇说。平台上线前,信息汇总依赖纸质报告和分散表格,耗时长易遗漏。如今,所有关键指标线上可查,提升了日常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平台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今年1月项目启动之初,机动设备部就牵头拟定整体架构,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协议。各仪表车间共同完成庞大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实现线下散点记录统一线上归档,初步构建起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基础。

岗位员工检查现场报警器。范东航 摄

  让平台“一战成名”的,是炼油区的一次精准“诊疗”。6月初,炼油区仪表车间主任林柏松在刚刚试运行的高频检修统计模块中发现一组异常数据:烷基化装置闪蒸罐液位计在3个月内校表次数达26次。林柏松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调取该仪表历史档案与检修记录,联合属地单位展开“会诊”,彻底治好了仪表“顽疾”。平台自动提取设备检修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表,实现了从“人找隐患”到“隐患找人”的转变。

  签审“线上走” 风险受控无盲区

  “以前手写作业票,风险识别更多是靠个人经验判断,存在安全盲区,填写1张票就要反复确认信息、找人签字,跑一趟至少2小时,不仅效率低,而且过程还很难追溯。”在化工区中心控制室内,乙烯二部员工闫佳宁演示线上开具仪表作业票的流程。

  为提高作业票的审批效率,大庆石化积极推进电子作业票功能的开发,历经从试点摸索到全面覆盖的过程。机动设备部组织乙烯一部、二部开展电子作业卡试点,通过“手写+线上双轨运行”模式收集反馈、优化交互,为全面推行电子审批积累了经验。

  作业票线上签审功能上线后,系统可根据作业内容自动判别风险等级。员工在填写作业票时,只需勾选作业内容,就能看到系统自动显示的危害辨识和防控措施。票面生成后,流程自动推送给各级审批人,全程线上留痕、可溯可查,审批用时比过去缩短三分之二。技术人员从烦琐的纸质单据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场安全监护与设备维护中。截至目前,这个平台已开具仪表作业卡超过1.6万张。

  数据“治未病” “全生命周期”护健康

  依托设备运维综合管理平台汇聚的海量数据,大庆石化构建起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健康管理系统,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警转变。

  “不用等设备‘生病’了再抢救,每台设备都有持续更新的电子‘体检档案’,我们可以根据这份档案,预判设备出现问题的高发期,提前介入。”设备维修中心设备三级工程师刘云宝说。

岗位员工对现场仪表进行维护。范东航 摄

岗位员工对现场仪表进行维护。范东航 摄

  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内“仪表失效数据库”与“定期维修维护工作清单”等模块的设置,为预知维修提供了重要支撑。前者自动生成失效趋势报告,为制定维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后者提示定期维护内容,推动预防性维修与预知维修。平台试运行以来,大庆石化仪表专业主动维护作业量占比提升至30%以上,有效保障了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经过不断开发和完善,仪表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具备开具作业卡、定时工作清单等6大类功能,动设备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则已经具备检修档案归档、备件管理等十大功能。随着平台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引擎”正持续为公司设备管理注入新智能动力,为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提供坚实支撑。(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