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1日讯 “舞台剧再现了杨士莪的童年到青年,经历了国破家亡、国弱被欺的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从小立下科技报国之志,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将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勇担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哈工程动力学院2025级本科生李昊宸说。9月7日,哈尔滨工程大学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大型舞台剧《杨士莪》震撼首演。当晚,哈工程启航剧场座无虚席,近千名师生、校友共上一堂“大思政课”,跟随舞台剧《杨士莪》的剧情重温了他为中国水声工程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刻领会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传承和发扬哈军工精神。
台上台下共上“大思政课”
舞台剧《杨士莪》是根据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杨士莪的真实故事创作。该剧目以杨士莪的人生轨迹为主线,剧情跨越数十年,讲述了杨士莪从少年立志到成长为“时代楷模”的人生经历;同时,以其生活中的故事为辅线,通过讲述他与家人、挚友、学生之间的点滴故事,全方面、立体化、多角度刻画了杨士莪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潜心治学、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和大师风范。
该剧分为三幕九个章节,选取师生熟知的杨士莪的生平事迹,利用舞蹈、歌曲等多元艺术表现形式,融合精心打造的舞台效果,将杨士莪从青年立志、科研报国、潜心育人、终身奉献的历程串联,凸显其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深度融合,让师生在沉浸式感受到一代科学家的“做人做事做学问,为船为海为国防”的精神内核。
第一幕《国家需要:从觉醒到立志》通过“抗美援朝”“到哈军工去”“南海考察”三个篇章,讲述杨士莪从少年时代至青年时代,历经家国破碎,立志科技报国的故事。“舞台剧《杨士莪》再现了先生为国‘听海’的一生,少年杨士莪目睹抗日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痛,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让他深刻体会到国家兴亡与自身命运的紧密相连,幼小的心灵中萌发科技报国的种子,作为水声学子,我将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接过先生手中的接力棒,在水声事业中潜心钻研,为筑牢‘水下国门’作出贡献。”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姜安琪激动地说。
第二幕《为国建设:从开创到攻坚》通过“初建水声”“两弹一星”“春风梅信”三个篇章,讲述杨士莪建立国内首个水声专业,历经磨炼推动我国水声学科走向科研高峰的故事,表现他坚守科学本质,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太精彩了!整部舞台剧120分钟,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效果,艺术地呈现院士的故事,‘初建水声’‘两弹一星’等篇章让我感受到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不受欺凌,我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哈军工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哈工程未来技术学院2024级本科生陈秋潼感慨道。
第三幕《为国育人:从传承到永生》通过“听海”“坠梅如雪”“最后一课”三个篇章,讲述杨士莪为国“听海”筑牢水下国门、潜心育人培育国家栋梁的故事,表现他舍小家为大家的报国情怀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境界。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本剧最后章节“最后一课”中,当杨士莪院士带领学生们深情唱起《唱支山歌给党听》,也将该剧推向高潮,他抬头仰望党徽,舞台飘起“哈军工初雪”,再现了杨士莪院士始终把祖国需要作为人生奋斗目标的报国情怀,引起现场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四年前,杨院士在庆祝建党百年的表彰大会上一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感动在场所有人,今天通过舞台剧重温先生的歌声,依然能感受到他许党报国的初心使命,作为后辈,我们传承杨院士的爱国情怀与报国之志,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哈工程2011级校友赵明达表示。
杨士莪80岁仍亲临海试现场、90岁高龄仍“一站到底”为学生上课等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被搬上舞台,通过戏剧的表现手法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感人肺腑、情感真挚,让观众多维度地走近一代科学家心灵深处。
“80岁的杨院士坚持参与海试,与学生们经历狂风巨浪、喝‘压舱水’,面对艰苦的科研环境,他躬身示范、执着追求、乐观豁达,给青年学子树立榜样,作为核学院的新生,我将以为国铸重器为人生目标,让青春在祖国核事业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哈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25级本科生李庭轩落下感动的泪水。
大学生演“大先生”
“深度参与舞台剧的创作和演绎,让我有机会走进杨士莪院士波澜壮阔的一生,不仅是宝贵的人生经历,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老先生高尚的情操感染着剧组的每个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杨士莪院士生平事迹,为弘扬哈军工精神尽一份绵薄之力。”老年杨士莪扮演者兼总导演、经管学院2023级博士生研究生焦文博表示。
舞台剧《杨士莪》由哈工程师生团队原创,导演、演员、场务等90余位演职人员来自全校13个学院,汇聚本硕博不同年级学生。从台前到幕后,哈工程师生汇聚智慧与力量,完成了“从0到1”的集体创作,在学科背景与戏剧艺术交融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演绎杨士莪“许党报国、一生听海”的故事,树立崇高理想、涵养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该剧的创演编排不仅是一次鲜活的美育教育,也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
人文学院2023级学生阿忍·马合沙提是南海考察章节中彼得罗夫扮演者,为了演好角色,他这个暑期都在学校研究角色和排练,“参演舞台剧,深入了解杨士莪院士人生经历,感受到一代大师追求真理的执着和科研报国的赤子情怀。希望尽己所能,能将他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将哈军工精神接力传承。”
为了完整地展示杨士莪的一生,舞台剧将杨士莪的故事追溯到童年时期,童年杨士莪的扮演者刘越泽仅有11岁,“非常荣幸能够扮演童年时期的杨士莪爷爷,他经历战争年代,却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今后我会以杨爷爷为榜样,为国家的需要努力学习。”
展现“大师”、培育“大家”、传承精神
经过酝酿、筹备、排练到公演,舞台剧《杨士莪》选在9月首演,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意义非凡,“一部舞台剧将伟大的抗战精神、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哈军工精神高度融合,通过艺术的加工,沉浸式地传递给青年学子,让学生们了解校史、走进‘楷模’、坚定信仰,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崇高礼赞,又起到展现‘大师’、培育‘大家’、传承精神的作用。”舞台剧《杨士莪》制片人,哈工程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吕开东谈及立项初衷时表示。
哈工程全校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弘扬哈军工精神,形成特色鲜明的“大思政”新格局。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深挖红色资源,先后推出原创舞台剧《传承》、弘扬哈军工精神原创套曲《丹心铸剑》等文艺作品,形成“音”为有你周末音乐沙龙、启航阳光音乐会等艺术品牌,让学生们在艺术活动的浸润中,陶冶情操、丰富阅历,厚植爱国情怀,积极引导青年学子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