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8月24日讯(记者 许诺)8月23日,第十七届俄罗斯东欧中亚与世界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高层论坛在哈尔滨举行。论坛由黑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共同主办。国内外5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200余名学者汇集哈尔滨,就“中俄关系与欧亚发展”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论坛开幕式由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主持。黑龙江大学党委书记迟宝旭在致辞中强调,黑龙江大学建校84年来,形成了鲜明的对俄办学特色。未来,学校将肩负起高端智库使命,为深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服务龙江向北开放贡献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期望与会专家学者加强对俄研究合作,提升我国对俄研究水平。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卢金教授致辞,强调应把握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契机,深化合作机制。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许安标认为论坛主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黑龙江大学的对俄研究为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治理保障。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周力强调了论坛议题的学术与现实意义,提出进一步深化对俄罗斯社会制度、基本国情和历史文化研究的战略重要性。
开幕式上举行了“黑大龙眼”系统和“黑大发布”系列报告发布仪式。与会嘉宾共同启动“黑大龙眼”系统,揭晓“黑大发布”系列报告。黑龙江大学相关负责同志对系统及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充分展现了黑龙江大学在对俄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彰显了作为对俄研究“桥头堡”的担当。
大会设3场主旨报告。第1场主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邢广程以《观察亚欧大变局的多重视野》为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以《欧亚区域治理与发展共同体的构建》为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永全以《铭记历史,维护胜利果实,赓续战略合作传统》为题、周力以《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当代国际秩序问题》为题、马蔚云以《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背景下未来中俄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为题,围绕全球安全倡议与欧亚地区安全挑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现代国际秩序等主题分别做了主旨发言,并与与会者展开热烈讨论。
第2场主旨报告,吴大辉以《俄罗斯对欧亚安全体系的探寻与构建》为题、庞大鹏以《俄罗斯的“世界多数”》为题、杨成以《从上海精神到中国—中亚精神:规范制造与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路径》为题、左凤荣以《普京缘何如此重视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为题、徐坡岭以《俄罗斯“战时经济”:特殊性、一般性及其前景》为题、刘昌明以《全球发展倡议与东亚区域合作的中国角色》为题、李自国以《大变局和大乱局下的上合组织》为题,围绕百年变局与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发展倡议与中国角色等主题做主旨发言。
第3场主旨报告,刘华芹以《中俄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为题、张建华以《区域国别学视野下的“中亚空间”与“中亚时间”》为题、李建民以《欧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下基础设施联通的进展及挑战》为题、格拉乔夫以《通过教育传承传统价值观与卫国战争历史记忆: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实践经验》为题、郭明聪以《中俄检察合作的情况与展望》为题、沈莉华以《俄乌冲突以来的中乌关系》为题、德米特里耶娃以《中俄中亚地区5+2合作机制的探讨》为题,围绕全球发展倡议与欧亚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中俄关系、中乌关系、中国—中亚关系等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庞大鹏研究员、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姜振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任李中海研究员先后主持3场主旨报告研讨。
8月24日上午,论坛围绕研讨主题“深化欧亚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与现实”设4个平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现代国际秩序、全球发展倡议与中俄合作发展、欧亚地区安全、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路径、俄乌冲突背景下的中俄、中乌关系、欧亚人文合作等议题开展讨论。
论坛闭幕式由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滕仁研究员主持,4个平行论坛的主持人李淑华研究员、郝赫副研究员、于小琴研究员、马强研究员做总结发言。庞大鹏研究员在大会总结发言中强调,欧亚问题研究应在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的学科框架下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深入相关议题的研究,如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欧亚空间、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欧亚国家的国情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多边关系与区域合作等,从而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02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在此背景下,“深化欧亚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与现实”的论坛主题更具现实意义。论坛不仅为深化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搭建了高端对话平台,更为促进欧亚地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凝聚共识、共商对策的重要纽带。黑龙江大学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整合资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黑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