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一条微信背后的医患故事: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用专业和温度守护患者

2025-09-11 15:52  编辑:唐继厚  来源:东北网

  9月4日清晨5点40分,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骨外疼痛科副主任医师李赫的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来自北京的微信消息跳了出来。发信人是72岁的李阿姨—20多年颈肩腰腿病被“困”在床榻上的老人,此刻正用略带颤抖的声音描述:“李大夫,我昨晚自己翻身了!”

   从“蹭着挪”到“自主翻”:一个老人的生活转折

  李阿姨的微信里藏着多年来病痛记忆。因颈肩腰腿疼,整个脊柱侧弯,20多年来直不起腰,睡觉只能先侧躺,把腿一点点挪上床;想翻身时,只能用屁股蹭着床单挪动,半夜疼醒了好多次,急得掉眼泪。“那时候觉得,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她回忆。

  今年夏天,李阿姨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骨外疼痛科门诊。经过李赫详细查体和腰椎MRI检查,李赫诊断她的疼痛源于腰椎关节紊乱合并慢性肌肉筋膜损伤,制定了小针刀治疗方案。“第一次治疗后,她就说不疼了,腰能直起来。”李赫记得,复诊时老人特意穿了件花衬衫,走路比之前轻快很多。而这次“自主翻身”的消息,更让他欣慰:“老年人睡眠中无意识地自主翻身,说明腰背肌力在恢复,深层肌肉的控制能力在重建。”

  跨越7小时的信任:患者用脚步丈量来投票

  李阿姨的故事不是个例。在李赫的手机里,存着二十多个来自省内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的复诊提醒。“有位从内蒙来的大姐坐7小时客车来治肩周炎,治疗后能自己抬胳膊晾衣服了,复诊时还带了锦旗。”他说,“这些患者大老远过来,就是为了治好病。”

  这份信任,源于医院骨外科的专业底气。医院骨外科及骨外疼痛科深耕各类运动损伤、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疼痛诊疗多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领域形成了一套规范流程: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到影像学评估,再到“评估-干预-康复”的全周期管理。“我们不用‘一刀切’的治疗。”骨外科主任唐校光解释,“同样是腰痛,可能是腰椎问题、肌肉紧张,甚至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引发的牵涉痛,得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精准解决。”

  “一科一策”暖心行动:128张生日卡的背后

  如果说精准治疗是医生的“硬功夫”,那么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护理部的“一科一策,一科多策”暖心行动,则是把“以患者为中心”落到了细节里。

  护理部主任朴红梅的办公桌上,一本厚厚的“暖心台账”记录着今年的服务:产科病房为初产妇准备手写贺卡和生日蛋糕;骨外科病房把生日面做出造型;普内科针对患者记不住药名的问题,把用药说明贴在床头;儿科病房用卡通投影帮孩子缓解打针恐惧……”每个科室的患者群体不同,需求也不同。”朴红梅说,“我们要求各科室结合自身特点设计方案,把温暖落实到具体事儿上。”

  今年截至9月初,这样的生日惊喜已经覆盖了128位住院患者。“有位80岁的奶奶收到蛋糕时哭了,说‘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在医院过生日’。”朴红梅记得,“护士们提前和家属沟通,知道奶奶爱吃枣泥蛋糕,特意定制了小份的。”

  门诊导诊: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的“排班守护”

  在医院的门诊大厅,每天清晨七点半,医院阳光大厅导诊台前,妇产门诊、住院部门前总会准时出现几名穿着白服身披绶带的身影—他们是医院机关职能科室工作人员,轮流排班担任导诊员。

  “很多外地患者找不到检查室,我们就引导带领介绍情况;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挂号,我们就现场教他们查看和使用‘医院微信服务号’里的医院各科室简介和预约挂号的功能。”翻开导诊登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患者需求:“张大爷需要轮椅送做ct”“李奶奶耳背,沟通要大点声”“王女士带小孩呈发烧症状,需要儿科诊室指引”……。排班表都是提前一月排好的,职能科室工作人员仔细耐心服务患者,没人喊累。

  双向奔赴:最朴素的“治愈”

  9月8日上午,李赫在门诊治疗患者时,李阿姨的女儿发来一段视频:老人扶着床沿,慢慢侧过身,又轻轻翻了个身,床单被角微微扬起。“阿姨发微信时说,以前总觉得日子是熬着过的,现在才知道,活着,真好”李赫说,那一刻他突然想起刚入行时,带教老师说过的话:“医生的成就感,不在论文里,在患者的笑容里。”

  这样的“笑容”,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外地女患者复诊时,带来锦旗;普内科病房里,护士蹲在地上帮患者系鞋带;儿科病房里,画满走廊的卡通人物正在和小朋友做游戏……。

  “我们做的都是些小事。”朴红梅说,“但患者需要的,往往就是这些小事。”从精准治疗到细节关怀,从专业坚守到双向奔赴,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医者仁心”—所谓守护,不仅是治愈身体的病痛,更是让患者在每一个需要的时刻,都能感受到被惦记、被重视。

  正如李阿姨在微信最后写的:“现在,我能自己翻身了,也能自己照顾自己了。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治疗吧。”而这份“最好”,正是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无数的医护工作者们,用专业和温度,一点点托举起来的。(王石磊马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