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龙中医一院开展多学科诊疗守护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

2025-09-10 21:08  编辑:唐继厚  来源:

  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二科联合CT磁共振科、血液净化科、超声医学科,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展“外周—中心静脉造影术”,并行“为肾透析的动静脉内瘘转位成形术”,将影像技术与血管通路技术相结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进行可视化分析与规范化治疗,为其打通一条全新的“生命线”。

  △肾病二科主任于思明术后检查内瘘情况

  △中心静脉造影图像提示右侧颈内静脉至上腔静脉交汇区闭塞,前臂流出道头静脉多处狭窄,局部接近闭塞,伴钙化

  血液透析患者王先生因右侧内瘘肢体反复肿胀、术后止血困难来到我院肾病二科就诊。患者有既往长期导管留置史,并在外院多次行内瘘球囊扩张术,维持时间较短,且辗转多家医院后无法行左前臂自体内瘘。肾病二科主任于思明经过详细问诊及内瘘查体后,不排除患者存在上臂流出道静脉及中心静脉病变,建议通过中心静脉造影术检查以明确内瘘情况。经过CT磁共振科负责人王丰、赵旭医生与肾病二科李春生医生充分沟通,仔细阅片发现,CTV提示患者右上肢头静脉管壁存在不均匀狭窄,最大狭窄处管径约0.3cm,管壁全段钙化;右侧颈内静脉近上腔静脉交汇区闭塞,范围约1.8cm;左侧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颈内静脉至上腔静脉造影剂充盈良好,未见异常。造影前,医生团队与血液净化科沟通,在术后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透析,以最大程度减少造影剂对身体的影响;超声医学科协助完成左前臂血管超声,以满足患者要求行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要求。最终,于思明结合造影及超声检查结果,考虑患者左侧流出道回路通畅,可尝试行左前臂自体内瘘转位成形术,并与孙佳新医生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术后患者内瘘震颤及杂音情况良好。

  △ CT磁共振科负责人王丰(左)与赵旭医生在阅片

  △血液净化科医生为造影后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此次多学科诊疗为血透患者重建自体血透通路,标志着我院在血管通路可视化诊疗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在肾病二科的主导下,开创了我院肾病科、CT磁共振科、血液净化科及超声医学科共同诊疗血管通路的先例,推动了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未来,龙中医一院将继续深入探索多学科诊疗,进一步提升血管通路的可视化诊疗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驾护航。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