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立秋时节的养生策略:基于中医理论的健康指导

2025-08-15 11:18  编辑:唐继厚  来源:

  立秋已至,然而暑热之气尚未完全消散,昼夜温差的逐渐增大成为影响健康的潜在风险因素。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单秀颖提醒,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应重点关注头颈和腹部的保暖,以防止寒邪入侵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单秀颖介绍,秋季干燥易伤人体,常引发口干、皮肤干痒等不适症状。中医秉持“酸甘化阴”的理论,建议增加百合、银耳、莲子等白色食物的摄入,以滋养肺阴;同时,多食用梨子、柠檬、乌梅等酸味果蔬,有助于收敛肺气,减少葱姜等辛散食物的摄取。单秀颖推荐冰糖雪梨汤缓解咽干,银耳百合羹补充津液;安徽国医名师曹奕大力推荐莲子百合汤以健脾胃,冬瓜老鸭汤以滋养肺阴。需要注意的是,西瓜虽有解暑之效,但脾胃虚弱者应适量食用。此外,按揉迎香穴可预防鼻干和感冒,刺激合谷穴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结合室内加湿和深呼吸等方法,可有效抵御秋燥。同时,在“阳消阴长”的秋季,起居方面应遵循“早卧早起”的原则,以顺应阳气的收敛,舒展肺气,同时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单秀颖强调,运动应以“收敛”为原则,避免过度出汗,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较为和缓的运动项目更为适宜。辽宁中医药大学鞠宝兆教授建议沿肺经按摩少商、鱼际等穴位,以调和气血。在情志调节方面,应保持内心的安宁,避免悲秋情绪引发的抑郁,适当的户外活动、饮用绿茶以及食用香蕉等方式有助于调节心神。

  专家提醒

  单秀颖建议广大市民,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从饮食的润燥调理到起居的阳气养护,从情志的调节到蚊媒的防控,只有掌握科学的养生法则,才能在季节交替之际平稳度过金秋时节。

  (王石磊 马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