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黑龙江发布汛期健康科普:洪灾过后预防肠道传染病 接种疫苗很重要

2023-08-11 14:32  编辑:王聪  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8月11日讯 (记者 许诺) 洪涝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聚居的地方人口密集,容易感染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是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的一类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包括霍乱弧菌、肝炎病毒、伤寒、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性弧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轮状病毒、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日前,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汛期健康科普,重点讲述一下细菌性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控制措施。

  霍乱

  霍乱(Cholera)是由O1血清群或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一般在4~11月,多见于7~10月。

  ①传播途径:霍乱是经粪—口途径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及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②潜伏期:霍乱的潜伏期多为1~2天,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6天。

  ③临床特点:大多数病例起病急,无明显前驱期,多以剧烈腹泻开始,继以呕吐,少数先吐后泻,大多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少数有腹部隐痛或腹部饱胀感,个别可有阵发性绞痛。大便性状初为稀便,后即为水样便。由于大量脱水,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脱水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④治疗原则:轻型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中、重型脱水病人需立即进行输液抢救,病情稳定后可改为口服补液。给予抗菌治疗,可缩短腹泻时间,减少排便量,缩短病程。

  ⑤疫苗应用:可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

  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乙、丙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好发于夏秋季。

  ①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等)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

  ②潜伏期:伤寒为1~3周,一般10~14天;副伤寒较短为2~15天,一般8~10天;

  ③临床特点: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常有畏寒、心肌炎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④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抢救。伤寒、副伤寒治疗常用首选药物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儿童、孕妇可用头孢曲松等。病人应注意卧床休息和补充足量水分与电解质。肠出血者应暂禁食,大量出血者应输血,肠穿孔时应及早手术治疗;

  ⑤疫苗应用:伤寒可用伤寒Vi多糖疫苗,尚无针对副伤寒的疫苗。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慢性肠道传染病。

  ①传播途径:经食物、水传播多,或经蝇、日常生活接触;

  ②潜伏期:数小时至7天,平均1~3天;

  ③临床特点: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热。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压痛,中毒性菌痢可急性发作,高热,并有感染性休克症状,有时出现脑水肿,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④治疗原则: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可给口服补液盐,必要时可输液,其他如对症治疗,降温、治腹痛。药物治疗中,细菌性痢疾可用吡哌酸、诺氟沙星;中毒性菌痢可用环丙沙星;

  ⑤疫苗应用:口服福氏、宋内氏痢疾双价活疫苗,尚未大量推广。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毒素性大肠埃希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聚集性大肠埃希菌等引起的炎症性腹泻或分泌性腹泻。

  ①传播途径:经食物、水传播多,或经蝇、日常生活接触;

  ②潜伏期:1~14天,平均1~4天;

  ③临床特点:腹泻为稀便、水样便、脓血便等,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症重者因大量失水引起脱水甚至休克等;

  ④治疗原则:对症治疗,改善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同时对不同的病原体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⑤疫苗应用: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可预防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和急性腹泻。

  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

  ①传染源管理

  a.严格隔离治疗病人,根据情况采用家庭隔离或集体隔离。

  b.病人隔离后,对其居住和活动场所(家庭、宿舍及托幼机构等)应尽早进行终末消毒,对疫区公共场所开展经常性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30min,生活用品用0.5%过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被单、衣物等应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暴晒,或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②切断传播途径

  a.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对流行区内的井水、缸水、涝坝水,须用漂白粉消毒,余氯应保持在0.3mg/L以上。中小学校应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水杯。

  b.改善环境卫生,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医疗单位中的粪便及污水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入下水道,废弃物应及时焚毁。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应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避免污染环境与水源。

  c.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场所不喝生水和不吃凉拌食品,制作食品前将原料用清洁的水清洗干净,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蔬菜。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或病死的禽兽、来源不明的食物。烹饪时要烧熟煮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制作放置,制作时不共用案板、刀具和盛放容器。

  d.加强健康宣传,搞好个人卫生,特别要强调食前便后用肥皂水洗手,出现肠道症状及时到肠道门诊就诊。

  ③保护易感人群

  有疫苗保护的疾病可进行疫苗接种,预防肠道传染病。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