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6日讯 (记者 刘嘉 杨帆)25日,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开幕,记者获悉,今后五年,省残联将坚持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健全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残疾人民生底线,解决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残疾人,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关于做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紧盯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持续开展“一键帮申报”服务,对新纳入返贫监测范围的残疾人家庭建立“一户一策”帮扶档案,推动帮扶措施有效落实。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困难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支持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确保应保尽保。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全程网办”,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提高两项补贴制度实施的精准性、科学性、规范性。进一步实施“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扩大残疾人托养服务覆盖面。探索建立托养服务补贴制度,着力构建残疾人托养、照护、养老等相关服务衔接机制,进一步延展完善残疾人服务链条。
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
大力实施《黑龙江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推动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鼓励技能人才创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支持手工制作等残疾妇女就业创业项目。持续打造“龙江阳光培训—就业—增收链条式”就业创业服务品牌,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全面落实《黑龙江省“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帮助有就业愿望、培训需求的残疾人及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普遍得到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举办黑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持续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社会环境。
全面加强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
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依法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纵深实施《黑龙江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深入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完善配套措施,探索对异地接受康复训练的困难残疾儿童家庭给予生活补贴。到2028年,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和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稳定在90%以上。深化落实《黑龙江省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办法(试行)》,加快辅具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网络。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五级平台体系建设。落实康复综合评定等3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政策,争取更多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推动残疾人普遍享有安全、有效的基本康复服务。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落实《黑龙江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实施方案》,不断健全特殊教育体系,缩小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城乡和区域差距,提高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巩固率。加大融合教育力度,开展适龄残疾少年儿童教育评估,推动落实“一人一案”,不断提升随班就读质量,规范实施送教上门。大力促推残疾人职业教育,确保完成义务教育且有意愿、有能力的残疾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普通高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等面向残疾人开展继续教育,拓宽和完善残疾人终身学习渠道。实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中高等教育),支持招收残疾人的中高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强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中国通用手语和中国通用盲文推广工作。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
支持并鼓励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办好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栏目,提高残疾人事业全媒体传播能力。实施文化进社区、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文化项目,推动基层建设100个“残疾人文体活动站”,夯实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阵地,培训1000名“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巩固壮大服务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队伍。深入开展“残疾人文化周”“阅读助力人生”等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残疾人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持续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残疾人健身周”“特奥日”三大品牌活动,着力打造“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核心区。办好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全力备战2024年巴黎残奥会、2026年米兰冬残奥会,力争在国内、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打造残疾人无障碍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无障碍环境。积极指导各地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公共文化场所、信息和广播影视等无障碍建设,配合住建部门开展无障碍市县村镇达标验收工作。推广哈尔滨市无障碍“双导则”,将建设工作导入标准化、规范化轨道。持续加强无障碍环境督导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无障碍环境督导、体验和宣传活动,着力解决残疾人在无障碍环境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爱得其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品牌作用,着力消除残疾人家庭生活障碍,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推出更多电信资费优惠举措,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坚决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参与涉及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立法工作,助力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规政策体系。积极配合各级人大、政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黑龙江省残疾人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执法检查、视察和调研,推动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有效落实。深入实施《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深入开展残疾人网络普法、“送法上门”、残疾人集中场所普法、“法律援助惠民生”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残疾人及其亲友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为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法治保障。进一步优化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救助服务。建立健全残疾人权益维护应急处置机制,规范和畅通残疾人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有效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着力提升服务残疾人质效
紧扣残疾人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需求,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服务内涵,着力提升服务残疾人质效。在全省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调查,发挥调查数据的基础支撑和决策参考作用,助力服务项目对接,更好推动落实。深化实施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持续优化办证流程,提高办证便捷化水平,大力推广残疾人证电子证照应用,拓展残疾人证服务功能,为残疾人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深入开展“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等志愿助残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志愿助残活动,积极打造和推广志愿助残服务品牌。各级残联积极协同各级残工委成员单位,整合资源力量、发挥职能优势,聚力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扎实开展为行动不便重度残疾人上门评残等更有针对性、更有温度、更加贴心的便民服务,不断提升残疾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残联组织改革和建设
全面加强党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顺应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推进各级残联改革,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组织体系建设,着力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全面提高联系、凝聚、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加强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为着力点,持续推进权力下放、重心下沉、服务前移,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残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力打造“阳光残联”“廉洁残联”,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