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25日讯(记者 刘嘉 杨帆)25日,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来自全省各地的残疾人代表、特邀代表参加会议。五年来,残疾人事业取得喜人成绩,代表们心情激动,对未来也是充满期待。
残疾人事业服务振兴发展效能更加凸显
9.4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形成了“龙江经验、哈尔滨方案、巴彦模式、海伦做法”等“一市一品牌、一县一特色”残疾人脱贫攻坚经验。严格落实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守住残疾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参与做好北京冬残奥会各项工作,全面完成省政府与中国残联签订的《发展残疾人冬季体育战略合作协议》各项任务,制定《残奥冰雪运动项目图形符号》黑龙江地方标准,连续承办两届冰雪运动季全国主场活动。省残联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
残疾人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五年来,省政府先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重要文件,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省政府残工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推动落实相关工作,全面完成黑龙江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任务目标。各级政府残工委积极发挥牵头作用,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同、残疾人组织发挥作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我省得到有力落实。
残疾人权益保障更加有力
常态化开展“法律援助惠民生·为残疾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开展“关爱残友·困中送暖”助残服务特别行动,推动“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实现并线运行。通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提供法律咨询,累计为2.5万余人次残疾人挽回经济损失4300余万元。紧盯残疾人“急难愁盼”,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实现“全程网办”“跨省通办”。省残联“问需响应式”服务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经验做法在中国残联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残疾人就业创业更加充分
落实《“十四五”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先后举办黑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年”“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推进“龙江阳光培训—就业—增收链条式”就业创业品牌建设,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五年来,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3.6万余人,农村新增残疾人就业2.6万余人,为2897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帮扶。举办第八届黑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及展能活动,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出席开幕式并给予较高评价。组织32名选手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展能节,获历届最优成绩。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
落实《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着力打造“因人施策式”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品牌和“一人一案式”融合教育服务品牌,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99.91%,基本辅具适配服务率达99.9%,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 %。深入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健全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2.74万人次。推出的“爱心传递·循环使用·共享轮椅”公益示范项目,微博热搜4100余万人点赞关注,荣获首届龙江慈善奖。
残疾人获得感更加充实
坚持兜住兜牢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民生保障底线,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按“单人户”纳入低保,将因残增加刚性支出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对低保家庭中的重残人员落实低保金加发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五年来获得中央和省财政资金4.87亿元,募集款物价值8000余万元。打造“爱得其所”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品牌,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4万余户,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862万元,惠及残疾人3.3万人次。开展“残疾人健身周”“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康复体育进家庭”等活动,带动全省残疾人参与群众体育健身17万人次。成功举办第七届、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实现与省运会同城同时举办,有效促进残健融合。
未来,黑龙江省将不断完善全省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无障碍环境持续优化,社会服务残疾人的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元。全省残疾预防与康复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服务残疾人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为残疾人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创造更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