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一场年龄跨度近70岁师生间的对话秦裕琨为“00后”学子讲述爱国求学经历

2019-10-15 18:45  编辑:姜继周  来源:东北网

  东北网10月15日讯(记者 姜姗姗)日前,全国师德标兵、哈工大“八百壮士”杰出代表、86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秦裕琨教授,在哈工大为“00后”学子讲述哈工大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史和自己求学、教学、做科研的经历,向大家传授“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寄语莘莘学子学好知识、提升能力、爱国奋斗、建功立业,在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

秦裕琨院士。

  秦裕琨是哈工大老一辈“八百壮士”中的代表。2019年5月10日,2018“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群体)颁奖典礼上,哈工大“八百壮士”荣获“感动哈尔滨”年度群体称号。他和团队成员作为代表领奖。他深情地说:“国家的需要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国家的强大是我们一生不变的追求。”纵览秦裕琨的人生足迹,便会深感此言恰如其分。

青年时期的秦裕琨。

  “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国家富强,我等幸福;国家有难,我亦受辱。个人命运永远和国家前途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盛,我们才不会受欺凌。这个观念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有着非常深的烙印。”面临工作分配,秦裕琨想去东北,去新中国最需要的地方。当时很多青年学子都像秦裕琨一样,怀着建设新中国的信念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在家人的支持下,1953年8月,秦裕琨被分配到哈尔滨,在哈工大做师资研究生。

  “新中国有很多工科专业,我们哈工大都是国内第一个设立的。哈工大作为工科强校,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谈及哈工大校史,秦裕琨院士娓娓道来。哈工大在输送人才和充实国家智力储备方面的贡献,值得每一位哈工大人为之自豪。

秦裕琨院士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虽说学习不是问题,但哈尔滨的生活秦裕琨刚开始并不习惯。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一样,眼前的窝窝头他没见过,碗里的高粱米他没吃过……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不仅没有怨言,相反心情十分愉快:“目睹大学在建设,工厂在建设,城市在建设……整个哈尔滨的变化日新月异。”在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下,秦裕琨感受到了新中国蓬勃的发展生机,内心无比激动。

  秦裕琨来哈工大原本要学机械设计,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上完一年俄语预科后,学校研究决定抽调他跟随新来的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去学新成立的锅炉专业。“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虽然打乱了之前的安排,但秦裕琨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分配。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哈工大急需壮大教师队伍。1955年春季学期,研究生在读的秦裕琨正式成为“小教师”,22岁的他开始了教书生涯,和其他“小教师”一起奋斗在教育科研的最前线。他们这群人就是日后声名显赫的哈工大“八百壮士”。

  “说实话,我那几年很少十二点睡觉,几乎都到后半夜才能睡。”边学习、边讲课、边筹建新专业。没有正规教材,秦裕琨“自力更生”投入巨大精力去撰写,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在1959年完成初稿,并由学校油印出版。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抓教材建设,这本内部教材被选中并于1963年由中国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这就是中国锅炉专业课程的第一本国家统编教材《蒸汽锅炉的燃料、燃烧理论及设备》。

  从教60多年来,秦裕琨一路奋勇向前,即便在逆境中也是愈挫愈奋、历苦弥坚。“文革”期间,他在国内首次提出自然循环热水锅炉的改造方案,掀开了我国采暖锅炉制造历史上的新一页。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从事煤粉燃烧和污染物减排技术研究,开发了系列风包粉浓淡煤粉燃烧器,其中水平浓淡直流燃烧器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进入新世纪后,秦裕琨考虑到梯队建设,逐步退居二线,转为更多地支持中青年教师的工作。近年来,他和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低氮氧化物排放煤粉燃烧技术。由他力促落实的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2008年11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建设。2015年,秦裕琨参与、弟子李争起负责的“高性能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讲座现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为秦裕琨院士等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精神和行动深深感染。有的学生表示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就像灯塔,身体力行为国家科教事业无私奉献一生的秦老师是我的榜样,指引我今后在爱国奋斗的路上不断前行。

评论

— 滚动新闻 —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