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十县十乡十村十企】哈达镇: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2018-11-08 09:40  编辑:王傲  来源:东北网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东北网陆续推出“十县十乡十村十企”典型报道。本次活动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策划组织,在前期征集典型等工作基础上,分别在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鹤岗市、牡丹江市、鸡西市、七台河市选取10个县、10个乡、10个村、10个企业,通过集中采访和媒体自行采访相结合。

  东北网11月8日讯(记者 霍枭涵)哈达镇位于鸡东县北部。近年来,哈达镇坚持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组织实施“富村十八法”,积极探索实践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哈达镇村貌。东北网记者 霍枭涵 摄

  抓招商上项目,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为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哈达镇党委坚持按照鸡东县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部署,多次组织村两委班子认真梳理“家底”,根据村情实际,逐村“把脉会诊”,拿出“药方”,谋划了未来三年的增收途径。各村则“照方抓药”,通过党委书记全面抓、班子成员包点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方式,在全镇形成了村村有项目、个个能增收的良好局面。2017年,全镇共谋划增收项目21个,实施14个,全镇村集体总收入187万元,同比增长100%以上。2018年,全镇共谋划增收项目27个,实施12个,预计村集体收入达到590万元,同比增长210%以上。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收入实现390万元。

山河村秸秆压块颗粒。东北网记者 霍枭涵 摄

  哈达镇东风村与企业合作共建东风洪鹏养老院项目,村集体每年参与分红4.5万元,为本村村民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程家村引进资金建设果蔬大棚项目和气调保鲜库项目;太阳村村集体将闲置的1.6公顷土地进行发包租赁,收取年租金4万元,该项目同时带动本村富余劳动力80—100人;山河村建设了山河村秸秆压块颗粒燃料厂,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0万元,固定资产增收70万元,为20多人提供就业。

  调结构促融合,打造多元发展模式

  与其他乡镇相比,哈达镇具有“近郊、林多、地少”的特点,距鸡西市中心区不足20公里,与鸡东县所在地紧邻,人均耕地4亩,且多为丘陵地带。针对这一特点,哈达镇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以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载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了多元发展,复合增长。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坚持特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青山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和互联网+农业的方式,利用300亩机动地入股青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核心区500亩、辐射2000亩蟹稻、鱼稻基地,打造“青山龙泉”绿色品牌。同时,村集体集中开发600亩机动地,种植防风、丹参等中药材。通过蟹鱼稻和北药收入,年可增收15万元。

哈达镇农村“厕所革命”建设。东北网记者 霍枭涵 摄

  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上,把农业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农业+”行动,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山河村谋划了农业观光采摘园项目,通过引入专业团队投入资金完善服务设施,并对园区进行管理经营,发展绿色有机果蔬,预计收益30万元。

  重改革壮集体,强化产业增收保障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在改革过程中,哈达镇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重点围绕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快推进落实步伐。

  2016年1月,在全镇启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宣传动员、组织培训、调查摸底、梳理问题、清查实测和确认公示,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信息数据库,全面摸清全镇土地承包现状。

  农村省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太阳村把公开、公平、公正精神贯穿改革全过程,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依法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通过清产核资、劳龄登记、股权设置、折股量化等工作,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顺利召开太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通过了太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了太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届董事会、监事会、董事长和监事长。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各村深入学习太阳村的好经验,按照时间节点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已进入清产核资阶段,2019年年底全镇各村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在产业兴旺的引领下,村集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在生态宜居上,哈达镇以农村“厕所革命”为载体,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镇已有4个村698户农民安装了卫浴一体式水冲厕所,解决了村民如厕难、洗澡难问题,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实行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在乡风文明上,全镇9个村全部建起了农村文化大院,全面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在村委会,建立了农家书屋和图书阅览室,引导农民学习党的惠民政策,及时了解时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在“精准扶贫”上,结合省级贫困村双保村自身特点,建立共裕榛子、中草药种植基地,拓宽增收渠道助脱贫。

评论

— 滚动新闻 —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