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0日讯(记者 郑通)金秋时节,阿城生态环境局便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秋日礼物——区内13家民营口腔机构联名盖章的感谢信和两面锦旗,锦旗上“真情服务暖杏林环保帮扶显担当”“绿色护航助发展医企同心护健康”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

医疗废水处理、放射性装置管理、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等环节,一直是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经营过程中的难点。阿城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以帮扶代替监管,赢得了民营机构的高度赞誉,成为生态执法从“监管者”向“护航者”转型的生动实践,也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树立了典范。特别是执法一中队队长席海静同志作为“环保联络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过去,部分中小型口腔机构受限于技术能力,在医疗废水达标排放、辐射安全许可证办理、医疗废物分类贮存等方面常常面临困惑。阿城生态环境局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主动转变职能,变监管为服务,打通环保合规“最后一公里”。执法人员上门为企业讲解消毒废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原理并提出优化建议,显著提升了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针对辐射安全管理,开展专项帮扶,一对一指导机构规范设置辐射防护设施、完善应急预案,并协助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领与备案;手把手指导企业填报医疗废物管理系统,确保危险废物全程可追溯;对首次出现的轻微违规行为,以教育整改替代处罚,全天候解答政策咨询,真正做到让企业求助有门、整改有方。
联名感谢信中特别提到了席海静的名字。在她看来,这正是工作的价值所在。“口腔诊疗环境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我们严格监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机构筑牢环境安全底线,让他们能更安心地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口腔健康服务。看到机构从困惑到合规,从被动到主动,再辛苦也值得。”这番话,道出了生态环保人的初心。
锦旗与感谢信,是企业发自内心的认可。13家机构的联名致谢,生动体现了“把企业难题当自家事”的务实作风,是阿城生态环境局系统推行“监管与服务并重”新模式的集中成效展现。“绿色护航”行动通过制度化安排和集体作风转变,切实解决了民营口腔机构在环保技术和管理规范上的难题,扫清了合规发展的障碍;帮助企业建立了规范的环保管理体系,提升了自主管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降低了企业的合规成本,增强了发展信心,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中,有力助推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生态铁军化身“环保店小二”,当严格监管与暖心帮扶同频共振,此次联名致谢正是阿城区探索“监管+服务”新模式的生动缩影。阿城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执法资源有效转化为服务资源,不仅筑牢了生态环境底线,也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促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