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新刷的外墙多亮堂,下水道也不堵了,住了二十年的老房子,现在比新房还舒心!”站在自家阳台上,麻山区居民李女士笑得合不拢嘴。这生动的一幕,正是麻山区以“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破题,用实干绘就现代化城市图景的缩影。近年来,麻山区从住房保障、环境整治、绿化基建三方面发力,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从“纸上”落到“心上”。
住房问题是民生之基,麻山区住建局把“安居”作为头等大事。针对老旧小区“路面坑洼、外墙渗水、设施老化”的痛点,他们不搞“表面功夫”,聚焦屋面防水、外墙翻新、道路重修、排水改造、供电升级等关键工程,从根源上解决老住户的“心头烦”。改造后的小区不仅环境变美了,房产也跟着保值增值,老城区真正融入了现代化城市发展节奏。
棚改项目更让“安居梦”照进现实。正在建设的“墨都名苑小区”,占地2.08公顷,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4栋13层高楼加1栋物业用房拔地而起,建成后能安置340户棚户区居民。“以前住的小平房又潮又暗,以后能住进电梯楼,出门就是配套设施,想想都盼着早点搬进去!”家住附近的张先生,每次路过工地都要驻足看看进度。
“现在街上看不到占道经营的小摊贩了,农贸市场里也没了卫生死角,逛着都敞亮!”市民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城区环境的变化。为了让“家门口”更整洁,麻山区住建局牵头搞起“综合整治”:一边联合执法大队、环卫部门,盯着沿街商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整治占道经营、破损立面、人行道乱停车,规范建筑渣土管理,连农贸市场的卫生死角都彻底清理;一边在校园周边、小区门口、公园广场这些居民常去的地方,搞“常态化巡街”,发现问题立刻整改。
更贴心的是,他们还通过挂条幅、发宣传单,跟居民唠家常讲政策,让“城市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不少居民看到垃圾会主动捡,看到乱停车会帮忙劝,“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氛围越来越浓。
走在麻山区的公园和广场,老人在长椅上聊天,大人和孩子在运动器械上玩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随处可见。这背后,是住建局把绿化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绑在一起干”的巧思。
基础设施上,他们添置巡查执法车,让管理更高效;改造地下老旧管线,搞城区雨污分流;冬天供暖是大事,他们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检修管网和设备,针对供暖差的小区专门制定改造计划,让居民家里暖乎乎;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坑洼路面,用“巡查+小修”的方式逐个修复,路灯亮灯率稳定在98%以上,晚上出门心里踏实。
绿化方面更是亮眼:全区已建成3处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1.61平方米,城市绿地率43.08%,绿化覆盖率49.35%,朝着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稳步迈进。今年新增的5.6公顷公益花海,更是成了居民打卡的“网红地”,不少人周末带着家人去拍照,幸福感满满。
从“住得稳”到“住得美”,从“环境净”到“生态优”,麻山区用一件件实事,让现代化城市图景越绘越清晰。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优化城市功能、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服务水平,让百姓的幸福底色更浓、生活更有盼头。
赵柏凇 记者 孙洪义 塔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