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

新发村“大垄双行+水肥 一体化技术”助玉米高产稳产

2025-10-23 13:35  编辑:刘申  来源:绥化新闻网

  □管存

  金秋时节,安达市老区乡镇老虎岗镇新发村的大垄双行玉米种植生产基地里,正值秋收关键期,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成为这幅丰收图景中最生动的注脚。轰鸣声中,大型收割机穿梭在玉米地里,将饱满的玉米穗尽收“囊中”,秸秆被粉碎还田,既高效又环保;田间小道上,农户们或手持镰刀收割零散地块的玉米,或弯腰剥去苞衣,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却挡不住脸上洋溢的喜悦。2024年至2025年,新发村积极探索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广大垄双行玉米种植新技术,结合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实现了粮食高产稳产,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种植创新,挖掘潜力

  以前,新发村采用传统玉米种植模式,存在种植密度低、通风透光差、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升。去年,新发村党支部在充分调研和试验的基础上,引进了大垄双行种植技术。该技术将原来的小垄合并成大垄,在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通过合理调整行距和株距,有效增加了种植密度。为让大垄双行玉米通风透气,还合理间隔套种大豆,使每株玉米都能充分享受阳光和空气,保障作物有足够的光合作用,生长更快、效果更佳。“用传统方式种植玉米,每亩种植密度也就4000株左右,采用大垄双行技术后,密度能提高到4500-5000株,而且通风、透光条件更好了,病虫害明显减少,玉米的生长状况比以前好多了。”新发村玉米大垄双行种植大户刘建文说,“去年我在新发村种植玉米采用大垄双行和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收成,比直播玉米平均亩产增加300斤。为了扩大再生产,今年种植大垄双行玉米近千亩,预计秋后平均亩产可增加400斤以上。玉米大垄双行模式不仅提升了玉米的产量潜力,还方便了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型农机具可以在宽敞的垄间自由穿梭,进行播种、施肥、收割等操作,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水肥一体,精准施灌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新发村配套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借助滴灌系统,将水和肥料按照玉米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精准输送到玉米根部,实现水肥同步供应,让玉米在整个生长周期都能获得充足且适量的养分和水分。“以前浇水、施肥全靠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水肥不均的情况,浪费也比较严重。现在有了水肥一体化,只要在控制终端设定好参数,就能轻松完成灌溉和施肥,而且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节省了不少成本。”村民汤旭说。

  科技助力,保驾护航

  新发村在推广新技术的过程中,积极与上级农技推广部门合作,邀请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员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为村民提供个性化的种植管理方案,及时解决技术难题。农技推广部门针对今年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围绕病虫害防治、合理追肥等问题,到新发村举办了多场现场培训和讲座,手把手教村民识别病虫害症状、掌握防治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土壤墒情和玉米长势精准施肥。通过技术员的悉心指导,村民们的种植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对新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得心应手。

  玉米满仓,憧憬未来

  目前,新发村种植的千亩大垄双行玉米,因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秋后实现了大丰收。大垄双行玉米产量的提升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让广大农户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引导更多村民参与到科学种植中来,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让新发村的土地产出更多财富,让村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新发村一位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新发村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大步向前,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