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月香
秋风又起了。它从柳条湖的水面掠过,穿过残破的碉堡遗址,拂过锈迹斑斑的铁轨,在九月十八日的夜空里发出绵长而低回的呜咽。人们说,这是历史的悲鸣。可我总想问:秋风,你究竟为何而悲?风不语,只是将我的衣角卷起,仿佛要带我穿越80年的时光。
我听见它的第一重悲鸣,是为土地的破碎。此刻的湖面明明倒映着万家灯火,可秋风记得的,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策动的那个硝烟弥漫的秋夜。铁轨在爆炸声中扭曲,炮火撕裂了黑土地温暖的胸膛。风掠过每一寸土地,都能触到地下深处未曾愈合的裂缝。它为之悲鸣的,不是季节的轮回,而是山河被强行撕裂时那永恒的痛楚。秋风扫过白桦林的树梢,那些叶片沙沙作响,恰似大地在低声诉说那段被铁蹄践踏的岁月。
风转向北吹,它的第二重悲鸣是为沉默的牺牲者而发。在无名烈士墓前,它轻轻盘旋,卷起几片枯叶,又轻轻放下,宛若一个迟来的敬礼。秋风记得那些戛然而止的人生,记得紧握的锄头、未读完的家书、毅然张开的手臂。风记得那些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集结的身影,那些在白山黑水间殊死抗争的英魂。风替那些永远沉默的嘴,发出永恒的叹息。这悲声不是绝望的哀嚎,而是由无数微小个体命运汇成的宏大合唱——是农妇失去家园时的哽咽,是士兵冲向炮火前的呐喊,是孩童攥紧空粮袋的沉默。这些细碎的悲戚被秋风收拢,在历史的穹顶下久久回荡,让每一声呜咽都有了具体的重量。
最深沉的,是秋风的第三重悲鸣,为人性的迷障而悲。这阵风穿越的何止是中国的山河,它呜咽着,诉说着文明如何被野蛮公然践踏:1931年秋夜,沈阳城头在炮火中骤然变换的旗帜;抚顺平顶山下,顷刻间消散的数百个生灵。它悲的是人性的暗面为碾压光明?文明的壁垒为何被野蛮的铁蹄踏破?秋风的悲鸣超越了国界与时空,成为对人类集体命运的深沉叩问。它年复一年地回来,就是要问醒每一个自以为已经遗忘的人。
细听之下,这悲鸣声中竟无一丝怯懦。它凛冽如刀,穿透时空,年复一年不肯停歇。秋风的悲,不是为了让我们沉湎于伤痛,而是为了不让我们麻木;它的鸣,是为了充当历史的喉舌,完成一场跨越百年的唤醒。在那呜咽声中,我听见铁血誓言仍在山谷回响,望见不屈的脊梁化作巍巍青山。问秋风何故悲鸣?答案不在风中,而在每一个侧耳倾听的人心里。当我看见少先队员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当我遇见老党员凝视历史照片时眼中的坚毅,当我写下这些文字而你在屏幕前静静沉思,秋风的悲鸣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奋进号角。风歇时,启明星正亮在柳条湖上空。那些见证过1931年硝烟的星辰,此刻静静照耀着强大的中国,照耀着锦绣山河,照耀着永不弯曲的民族脊梁。
秋风的悲鸣终将消散在时光里,但它唤醒的勇气与智慧,已凝聚为新时代征程上的磅礴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回响中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