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多元就业渠道切实改善保障民生
本报讯(记者 于博)稳住了就业,防止返贫致贫、推进乡村振兴就有了坚实支撑。唯有就业稳当,收入保障,脱贫群众的幸福生活才有底气。今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职能、靶向施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推进全市群众实现充分就业,特别是通过多举措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增收,切实改善和保障了民生。
激活帮扶车间效能,提升就业服务精度。精准落实国家奖补政策,引导车间优化岗位设置和用工方式,利用宝清、集贤、友谊、饶河等9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聚焦劳动者需求和市场导向,探索“订单式”培训对接车间需求,开展周期短、易学实用的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和创业培训,全市进行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120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者1042人次。深化“131”服务,结合实际需求与能力特点,提供更精准岗位推荐和技能培训信息。推广“技能培训+岗位直聘”模式,缩短从培训到就业链条。按月比对核实就业失业状态,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及时回访帮扶。加强劳务协作,拓展外出务工渠道。
政策激励实现稳岗,筑牢社保兜底防线。落实单位吸纳脱贫人口社保补贴政策,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为脱贫人口提供职业指导160人次,推送岗位信息225人次。公益性岗位兜底,开发乡村环卫、保洁、矿山复垦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436人。提标扩面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试点补助稳步推进集贤安邦村、宝清建设村和万隆村、饶河连丰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
强化人才基层支撑,激发内生就业动力。实行工资倾斜,上半年为59名符合条件人员办理高定。实施“三支一扶”招募,招募岗位30个。坚持基层引才,各县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联考和“书记进校园”招聘活动,预计招聘207人。加强典型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脱贫人口转变就业观念,持续推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