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

以民生“温度”检验学习教育“深度”

2025-09-12 05:29  编辑:安贺  来源:双鸭山日报

宝清县全力推动“双报到”服务提质增效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把一件件“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以民生“温度”检验学习教育“深度”。

  今年以来,宝清县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双报到”服务机制,健全责任体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工作实效。

  落实三项服务举措——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健全完善服务制度,把“双报到”作为抓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重要举措,组织县直57个机关单位党组织、2618名在职党员及时到社区报到,探索形成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的“N+1”包联服务机制,实现灵活安排,方便管理。研究制定“双报到”工作指导手册,进一步压实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工作职责,推动“双报到”工作落实落靠、取得实效。

  拓展丰富服务形式,推行“每周两小时”“文明星期五”服务活动,积极号召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利用八小时之外和节假日时间到社区参与服务活动,推动“双报到”走向专业化、特色化。目前累计开展环境整治、法律宣传等服务活动60余次。

  拓宽问题收集渠道,推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组成“敲门小分队”,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敲门入户”全覆盖行动,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深入居民家中问需解难,切实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全县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通过微信工作群、入户走访等方式累计走访5000余户,收集解决涉及社区党的建设、环境整治、民生服务各类诉求事项1000余条。

  创新三种服务方式——激活志愿服务新动能

  开展清单式服务,结合在职党员岗位特点、个人特长,在充分摸排居民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把群众“需求清单”与“双报到”党员“资源清单”相匹配,督促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进行商议并建立需求、资源、项目3项清单,打通“单位—社区、部署—落实、需求—资源”间的有效连接。同时,着力构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组织(党员)接单”闭环服务体系,通过线上平台、入户走访等渠道征集群众需求,第一时间由社区精准匹配服务资源,党员干部带头认领落实。深入开展小区环境整治、“僵尸车”清理等志愿服务,办结破损路面维修、休闲座椅增设等民生实事40余件,用“精准服务”换来了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开展主动式服务,优化“平战结合”志愿服务体系,以社区发展所需、群众所愿为导向,通过“居民说事会”“茶话会”等小区“一事一议”载体,党员主动深入网格一线,收集群众诉求,推动解决停车位规划等多项民生问题,实现从“等问题上门”到“主动找问题”转变,党群联动更加紧密,基层治理活力持续迸发。

  开展多元式服务,以素质优良、能力突出、居民满意为标准,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吸纳退休干部、在职党员、热心居民等群体组建志愿服务队,按照“一区一队”理念,着力打造“彩虹”“暖阳”“飞跃”“青鸽”等8支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动基层治理力量不断提升。

  围绕三个服务重点——书写为民服务新答卷

  实行积分管理,积极探索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分机制,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爱心超市”,推动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社区事务。探索建立“服务积分考评机制”,发放“积分存折”,对志愿服务全程跟踪、纪实管理,鼓励在职党员通过志愿服务赚取积分,兑换“爱心”小礼品。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环境治理、政策宣传等活动80余次,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治理”。

  做优阵地服务,推进设置规范、覆盖广泛、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7个党群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多功能、人性化服务。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系统梳理失业登记证、医疗保险、计划生育和党组织关系转接等近20件高频事项办理需求,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实现居民“跑一趟腿,办多件事”。

  打造联建平台,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和社区警务室相互配合的“五方共议”联动服务机制,通过组建“在职党员微信联系群”“包联共建工作群”等方式,发布联席会议任务129个,重点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6次,切实构建起双向沟通双向服务的高效贯通联系网,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