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

春风桃李花万重

2025-09-11 05:56  编辑:安贺  来源:双鸭山日报

我市深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一座座教学楼崭新矗立,一间间教室宽敞明亮,一个个运动场绿意盎然,一片片琅琅书声悦耳动听,一首首校园歌曲不时响起,一阵阵欢呼声飘荡在操场上,一张张笑脸天真烂漫……这一幅幅动人的校园和谐画卷,是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优质均衡、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缩影。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未来的希望工程,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温暖的民生承诺,以顶层设计锚定方向,以真金白银夯实根基,以系统合力护航发展,全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教体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待。

  从“一枝独秀不是春”到“百花齐放春满园”,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A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工程。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面对老百姓对基础教育改革朴素而具体的诉求,全市上下“一条心”抓教育成为常态,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要、民以尊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新气象。

  党建领航,厚植立德树人之根。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之以恒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严格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党建强基工程,57个党支部标准化建设100%达标,3所学校获评省党建示范校,市第一中学入选省第九批学校思政工作示范点,4名教师在全市两届党课大赛中获奖,不断筑牢“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绝对忠诚。

  坚持以挖潜扩容为先、质量提升为重,推进市区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惠及人民群众。完成市区26所学校资源整合和380名教师安置,推进尖山区集团化办学试点,优化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探索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实现从规模教育向品质教育的转型。系统谋划教育评价改革,宝清县获批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区。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直属学校2338名教师完成首轮竞聘上岗。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启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行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主题活动,累计举办“师德师风百人讲”53期,优秀教师事迹巡讲4场,“我身边的好老师”展播21期,赵远刚和闯红雪两位老师典型事迹被中央媒体宣传。科学谋划教师资源配置,近年来,通过“市委书记进校园”等途径补充市区学校教师393人,有效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如今,尊师重教的基因早已融入双鸭山的城市血脉。
全面实施校长能力素养提升行动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成立市区校长成长学校,组织专家讲座、浙江大学专家送培进校、清华大学研修、双佛合作跟岗学习和寒暑假研修等活动,覆盖900余名教师。三年来,在省级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412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45人,国家级荣誉3人。

  B

  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优化教育资源“供给侧”。一件件教育惠民实事、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是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

  教育当优先,投入且先行。202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教育经费56.6亿元,新建学校10所,改扩建学校172所,维修薄弱学校147所。其中2025年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7亿元,稳步推进市第三十一中学和市特殊教育中心建设项目,解危1栋教学楼D级危房,改造47栋不符合消防标准在用校舍,提标9所校园运动场,面向市民开放21所学校运动场。

  新增义务教育优质学校9所,优质学位8000余个,顺利完成“入学一件事”,全市3千余名新生实现一网通办、一键入学。同时投入资金1850万元,推进校园餐提质升级,全市学校食堂数量从22所增至33所,增长率50%,就餐学生由2400人增至4550人,增长率89.6%。在全省率先推行“桶餐进班+教室分餐”模式,创新“共享食堂”模式,惠及1.4万余名学生,校园餐满意度大幅提升。

  成立星火教育发展基金,大力激励师生奋发进取。健全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近年来,全市“爱心助学”募集资金365.22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级各类资金3958万元,超过6.39万人次学生受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获省级三项表彰。持续深化“双减”工作成果,三年来查处黑班黑校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54起,共处罚金39万余元。

  开展强校提质行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学前教育三项指标逐年增长。推动幼小科学衔接和安吉游戏推广计划改革,17所幼儿园被评为省级一类园,2个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2个安吉游戏实验区和16个安吉游戏试点园完成省级验收。友谊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核。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建立“教联体”帮扶模式,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随迁子女安置率和留守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三个梯次推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县域普通高中市级托管帮扶实现全覆盖。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成立智慧矿山市域产教联合体,共建校外实训基地28个,市职业技术学校获评省级示范基地、省级工匠学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双鸭山老年大学获评全省首批优质老年大学,获评省级终身学习品牌荣誉4个。

  C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打出一连串“组合拳”,让教育成果惠及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茁壮成长。

  通过“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启动“五育工程”六年规划,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联合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打造“思政同题异构”教学展示荣获省二等奖。

  实施青少年科学与文化素质提升行动,连续举办三届全市中小学社团文化节,5所学校获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集贤县二九一农场小学获批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在连续两届全国经典诵写讲大赛中共有9名师生获奖。持续强化法治教育,1名学生获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一等奖,市第三十六中学被评为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和学生体质健康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市区中考,首次实现“三率一分”同步提升;高考成绩实现全面突破,考生特控线上线率较上年提升1.26个百分点。市第一中学优质高中示范引领作用凸显。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冬季运动会,组织全市“大课间”评比展示、“百万青少年冰雪季”活动及多项市级校园体育比赛,3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4年省第五届学生冬季运动会,我市共获5个奖牌和雪地足球比赛小学组冠军等15个奖项,2025年省第十九届学生运动会,我市荣获高中团体总分第4名和45个奖项。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扎实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在省艺术活动中多次获奖。

  守正创新蹚出新路径。强化实践育人,成立中小学综合实践学校,开展2次公益研学主题活动。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全省首家家庭教育专指委,开展培训讲座88场,惠及家长10万余人次,在今年全省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中,市教体局受省教育厅委托,向全省各地市分享我市家庭教育经验成果,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