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

黑土地上的“省心密码”与“增收方程式”

2025-08-25 12:45  编辑:韩敏  来源:绥化日报

□  姜博  全媒体记者  王宏妍
 

  春播时缺农机、夏管时缺技术、秋收时缺人手、冬闲时愁销路——这些曾让绥化市农户头疼的“四季难题”,如今在各类托管服务组织的专业服务中迎刃而解。北林区双河镇农户们算得明白:“土地全托给村集体合作社,春天不用挨冻找农机,夏天不用顶着日头打药,秋天不用求人收粮食,冬天还能提前拿到订单钱,亩产多了,净赚也比之前多了!”

  作为全省唯一整市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示范市,我市用模式创新破解“四季种地难”,让土地托管成为农户省心增收、粮食丰产增效的“金钥匙”。

  截至2025年,全市土地托管面积已达1805万亩,3733个服务组织扎根田间,涵盖631个村级集体、869家合作社、79家农业企业等多元主体,在黑土地上编织出一张“专业服务网”。

  “地块散、技术弱、效率低、销路愁”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我市立足农事四季特点,探索出五种各具特色的托管模式,为不同农户群体量身定制“解愁方案”。

  村集体主导模式,善解“统筹难”。依托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将零散耕地整合连片,实现从春耕播种、夏季田管到秋收、冬藏的全流程统一调度,既降低耕作成本,又为村集体开辟稳定增收渠道,让“巴掌田”连成“整块田”,大幅提升机械作业效率。

  合作社主导模式,专攻“技术关”。凭借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专业设备,为托管土地提供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收割的全链条技术服务,推广免耕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种植方式,通过专业团队把控农时与技术,让农户对丰收更有底气。

  农业企业主导模式,主打“科技牌”。发挥企业在技术研发与资源整合上的优势,将无人机植保、大数据墒情监测、智能管理系统等现代科技融入托管全流程,实现精准种植、高效管理。

  家庭农场主导模式,聚焦“销路稳”。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将托管服务与定制农业、订单农业相结合,从春季选种到冬季配送全程对接市场需求,按标准组织生产,解决农户“种啥愁啥、卖啥难啥”的问题,实现优质优价。

  垦地合作主导模式,突出“强强联合”。通过与农垦系统合作,引入先进的经营理念、大型农机设备和现代化种植技术,实现从春耕抢农时到冬季降成本的全环节优势互补,最大化释放规模种植效益。

  土地托管不仅让农户“四季无忧”,更在实践中催生出多重变革,为农业现代化按下“加速键”。

  规模经营迈上新台阶。通过托管整合零散地块600余万亩,形成“服务型规模经营”格局。托管组织统筹四季农机调度,机械利用率提升40%,亩均耕作成本降低80元,相当于为农户带来“隐性增收”。

  科技应用跑出了加速度,多元增收绘就了新图景。风险防控织密了安全网。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到“专业组织抱团发展”,从“看天吃饭”到“科技护航”,绥化市的土地托管实践,既守住了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又蹚出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金秋时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上,土地托管正书写着更多“省心又增收”的新故事,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