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摆摊接电,不是四处找插座,就是自己拉电线,又麻烦又不安全。现在好了,手机一扫就能用电,费用按实际使用算,剩下的钱自动退回。”在鸡西市麻山区大集广场上,摊主王先生一边用手机操作着新安装的用电终端,一边难掩欣喜地说道。
7月30日,随着国网鸡西市郊区供电公司首台“扫码共享用电”终端在麻山区大集调试成功并投入使用,当地地摊经营者、临时用电用户迎来了用电服务的全新体验。这一创新模式不仅精准破解了临时用电的痛点,更以数字化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电力新动能”。
从“愁用电”到“秒用电”,灵活服务破解场景痛点。
长期以来,地摊、集市等临时用电场景面临着“三大难”:用电地址不固定、时间灵活难保障、容量需求不稳定。经营者们或私拉乱接电线形成“蜘蛛网”,或携带沉重的蓄电池奔波,既存在安全隐患,又增加了经营成本。而“扫码共享用电”终端的落地,恰好直击这些痛点。用户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实现“即扫即通”,无需提前申请、无需繁琐手续;计费方式按实际使用时长、电量精准结算,剩余费用自动返还,从根源上降低了用电成本;终端更支持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完全适配地摊经营“早出晚归”的灵活需求。
“以前备个蓄电池,既不方便,也不安全,还总担心没电耽误生意。现在有了这个用电终端,扫码即可通电,随时用、放心用,周边环境也变得更好了。”麻山区大集广场的小吃摊摊主李女士高兴地对记者说。
从“保供电”到“优服务”,数字化赋能安全与环境双提升。
除了便捷与经济,“扫码共享用电”的推广更带来了安全与环境的双重改善。过去,临时用电场景中“地爬线”“乱接线”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易引发触电、火灾等安全事故,还影响了广场、集市的环境整洁。智能用电终端通过“远程监控”功能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一旦出现过载、短路等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断电并报警,从技术层面筑牢安全防线。同时,统一规范的用电终端替代了杂乱的电线、蓄电池,让麻山区大集广场的环境焕然一新。“现在逛集市,地面干干净净,再也不用担心踩到电线了,看着舒心,逛着也安心!”市民李阿姨的感受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从“单一场景”到“多元延伸”,服务版图持续拓展。
此次落地的智能用电终端并非终点,而是国网鸡西市郊区供电公司探索“共享用电”的起点。据介绍,该模式聚焦“高频场景、便捷服务”定位,后续将进一步向农业灌溉、房车营地、绿色出行等领域延伸,实现“一终端适配多场景”。
无论是农户灌溉时的临时用电需求,还是房车旅行者的充电需求,都将通过这一模式得到高效满足。“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让电力服务像‘共享经济’一样灵活,真正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便捷电力’。”国网鸡西市郊区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麻山区大集的烟火气里,到未来更多场景的用电需求中,“扫码共享用电”正以智慧化、数字化的服务,重新定义着临时用电的体验。这不仅是供电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升级,更彰显了电力企业以创新赋能民生、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扫码共享用电”凝结着供电服务智慧,国网鸡西市郊区供电公司后续将进一步探索在农业灌溉、房车营地、绿色出行等领域的共享用电,实现一终端、多场景,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与经营提供更多便利,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国网鸡西市郊区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武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