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特约记者 高伟
5月15日,在明水县永久乡新兴村的文化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党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县委党校高级讲师、驻新兴村第一书记徐亚斌站在广场中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10多名党员群众解读《绥化市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农业安全生产知识。党员群众或坐在椅子上,或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讨论声。这是明水县委党校“流动党课”送教下乡的生动场景,也是县委、县政府“千牵行动”落地生根的真实写照。自2024年6月启动以来,这支“红色轻骑兵”已将党的创新理论播撒至全县10个乡镇、99个行政村,累计授课64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明水县作为农业大县,农村党员分布散、年龄大、流动多,集中学习难、理论理解难、实践转化难等问题长期困扰基层党建。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党的理论“沉下去”?明水县委党校给出了创新答案——“流动党课”模式。讲师团队轻装简行,课程菜单按需定制,教学阵地随需切换,真正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我们讲授的课程是针对新兴村养殖大户较多,亟须掌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面的知识;另外正值春播之际,喷洒农药和农机具使用正是旺季。针对党员群众的‘点单’,我们按需‘配餐’。”党校常务副校长迟晓东介绍。明水县委党校“流动党课”摒弃“照本宣科”式授课,以“三结合”增强教学实效:理论宣讲与方言俗语结合,讲师们自创“土话版”政策解读,将“共同富裕”讲成“让咱大家的腰包鼓起来”;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结合,用本村本县致富能手案例诠释政策红利;集中授课与送教上门相结合,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提供单独上门辅导,想听啥就讲啥,确保人员全覆盖。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让政策宣讲生动鲜活,更推动理论入脑入心,全县党员参学率明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新兴村62岁的老党员刘喜峰感慨地说:“过去总觉得理论课深奥难懂,现在党校老师用我们老百姓自己的语言讲课,我们听得明明白白。”“流动党课”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打造有泥土味的理论课堂。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政策法规解读、致富经验分享等内容,帮助党员增强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引导党员群众将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行动。在“流动党课”的引领下,新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党员带动养殖肉牛,全村肉牛存栏达到600余头。明水镇朝阳村大学生党员佟晓旭回乡创业,在“流动党课”的鼓舞下养殖小尾寒羊,年出栏量5000多只,带动4名农户一同养殖,养殖场还为13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我们是真真切切地让理论武装转化为发展动力。”徐亚斌自豪地说。
为确保“流动党课”“不歇脚、不断线”,明水县委党校构建“三级联动”保障体系。计划新增“AI数字人线上直播课”模块,通过短视频、云课堂扩大覆盖半径,让党的思想春风永远吹拂家乡的黑土地。迟晓东表示:“我们要让党的理论在乡村扎根,让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充满思想的光芒。”
临近中午,夏风轻拂,新兴村文化广场的党课仍在继续。笑声与掌声交织,思想的火种已悄然燎原,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照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