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

“聚焦发力”带动“四业同兴”

2024-04-24 07:10  编辑:杨宏图  来源:

——尖山区推动近郊农业高质量发展小记

记者 李莹莹 首席记者 杨军

  近年来,尖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近郊区位优势,推动种植、畜牧、加工、文旅“四业”协同发展,为近郊农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发展动能。

  聚焦“创特色”,优化调整种植产业

  立足全区产业功能定位,将鲜食玉米、食用菌、棚室蔬菜、花卉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主攻方向,提升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让“小土地”产出“大效益”。

  发展鲜食玉米产业,鲜食玉米播种面积已达6000余亩、总产量突破5000吨,较2021年分别增长24%、25%,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条。

  发展食用菌产业,菌菇生产基地始终保持良性经营,栽培规模已达到240万棒,年产值比2021年增长15.8%,品种实现由单一木耳向香菇、灵芝、羊肚菌等多元化发展。

  发展棚室蔬菜产业,生产棚室发展至646栋,黄瓜、番茄等蔬菜实现四季循环生产,年产量达到2000吨,棚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较2021年分别增长12%、13%。

  发展花卉产业,建成占地138亩花卉种植基地,年产观赏类花卉6万株、绿化类花卉30万株,在主城区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花卉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由“有”到“优”的重要转变。

  聚焦“补短板”,培育发展畜牧产业

  为科学应对全区养殖用地紧张、畜牧业发展薄弱现状,坚持“控小、扩中、培大”思路,因地制宜补齐畜牧业短板。

  抓产业规模,围绕构建多元化食品供给体系,提升全区畜牧业整体规模量级。全区大型牲畜存栏量达到1.2万头,年出栏量达到1.7万头。禽类存栏量已达到9.7万余只,其中,蛋鸡存栏量达到9.4万羽,可日产鲜蛋4吨以上。

  抓龙头项目,新建万丰肉牛、缘兴肉牛、长安村肉牛3个规模化肉牛养殖项目。目前,肉牛存栏量已达1482头,年产值可达2964万元。发展公立村生猪养殖基地项目,建成投用后可年出栏生猪1000头,年产值可达200余万元,填补全区规模化生猪养殖产业空白。

  抓经营主体,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种养殖,牛蛙、鸵鸟存栏量分别达到200万只和148只,年产值可达70余万元。全区畜牧产业产值由2021年的4669万元提升至6225万元。

  聚焦“育动能”,持续壮大加工产业

  依托各村资源和产业定位,发展裕农食品、建胜笨榨油脂、高丽峰食品等5个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

  其中,裕农食品已建成即食鲜食玉米生产线4条,年可加工鲜食玉米600万棒,产值达1700万元,成长为重点培育临规企业,有望实现全区农产品深加工规上企业“零”的突破。

  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造血功能,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7个,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已达84.6%,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82个,土地流转面积保持在1万亩以上,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增收注入持久活力。

  聚焦“挖潜力”,集中打造文旅产业

  坚持“一核多极”功能定位,全域整合、深度挖掘生态休闲、农事体验、特色文化三大元素。

  深挖生态休闲资源,集中整合双兴、原鲜、朝阳以及周边旅游资源,推动双兴生态旅游区AAAA级景区达标建设,力争将双兴村打造成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现已聘请上海乡畔集团为景区编制市场化运营方案,完成花海、林间栈道等景观施工并陆续开放,带动全区旅游总收入突破1.5亿元。

  创新农事体验项目,依托华兴特色果蔬采摘合作社、绿健香菇种植合作社、一亩田种植合作社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蔬菜、花卉、水果特色采摘,采摘棚室达到120余栋,年营业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构建特色文化品牌,深化同清控文创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文创基地建设,完善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人才交流等功能,开发一批有特色、有档次、有品位的民俗产品和地域文化产品,促进文旅多元融合。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