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

画说绥棱农民画

2021-07-12 10:39  编辑:桑胜东  来源:绥化日报

刘福申

杀年猪 作者 韩志学

火红年 作者 刘丹妮

牧羊女 作者 刘新春

黑土丰歌 作者 孙铁成

金秋硕果 作者 孙 钰

山村巨变 作者 滕立中

雪乡风情图 作者 汪 源

义诊到农家 作者 邹德明

  绥棱农民画起源于民间,最初的雏形始于清代的门斗画。挂门斗是当时的一种习俗,就是在屋门上方挂衣服的装饰画。在农村,家家都把门斗当成了门面,为了装饰门斗,主人只有去求民间的画匠来画门斗。门斗大都是玻璃画、水粉画。当时比较有名的画匠有三井子(现绥棱镇一带)的“王大画匠”、正黄旗腰十一井(现靠山乡和上集镇附近)的“李大画匠”。

  除了门斗外,还流行画家具。家家在打制箱柜后,都习惯找来当地的“名”画匠来画,这些画匠可谓是当时的农民画作者。他们在柜上画木纹,四季花,写福字等,发展到后来的立柜、炕琴、高低柜、书橱、碗架子,都要画上画,又增添了山水、花鸟作品,绘画的特点更浓了。后来,还出现了画玻璃画,烫画,或直接往家具上画水墨山水。可以说,当时的画匠的画作,就是今天农民画的前身。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绥棱农民画,在沿袭了东北的挂门斗、家具画、剪纸、挂钱、年画等民间艺术基础上,逐渐衍变而成。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录了北方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绥棱农民画地域特色鲜明,画面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风格浪漫稚拙,装饰意味强烈,古拙中流露天工。今天的绥棱农民画更加注重表情达意,画家们以自身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画出熟悉的生活,透出强烈的时代精神,被誉为“新时代的民间艺术之花”,形成了和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齐名的绥棱农民画。

  近年来,有4000多幅农民画先后多次参加全国、东北三省和黑龙江省举办的各种美术大展,并相继在其他省市展出,获奖和发表的农民画作品数百幅。2019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文化厅授予绥棱农民画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孙铁成、韩志学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1年,在首届黑龙江农民画双年展中,绥棱入展作品37幅,获奖作品12幅。2012年,黑龙江省美协选送全省优秀农民画作品到德国慕尼黑展出,绥棱12幅作品参展,其中孙铁成《火红的日子》、闫德刚《挂马掌》等4幅被德国收藏家收藏,其他作品被慕尼黑市政府收藏,同年黑龙江省美协授予绥棱为全省农民画创作基地。2014年,绥棱6幅农民画作品参加在浙江杭州举办的“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其中孙铁成获金奖,崔亚娟、陈小会、刘新春、赵明、王玉柱获优秀奖。2016年,绥棱15幅作品入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国农民画精品巡回展,并入展朵云轩杯首届上海全国农民画展、“希望的田野上”中国农民画作品展、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2017年由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共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在全省入展3人中绥棱县有2人入展,孙铁成、汪源的作品《雨来了》《大雪无痕·大爱无疆》入展。2017年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二十四节气·柯城全国农民画展中,其中孙铁成获奖,崔亚娟、汪源入选。

  绥棱农民画已成为绥棱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绥棱也因农民画成为全国的文化艺术之乡。

评论

— 滚动新闻 —

热浪来袭!本周启动“降雨+高温”模式

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21年07月12日

今日入伏!“超长待机”40天,你准备好了吗

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21年07月11日

降水频繁 做好防范

龙江气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
21年07月08日

—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