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达”奶酪香飘千万里
来源:东北网--绥化日报 2016-04-26 12:00

  4月21日,2016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业合作大会在哈尔滨举办,美味“鞍达”奶酪以其独特风味引得众人热捧,更有俄罗斯客商直呼:“哈拉少!”

  “鞍达”系出名门。

  黑龙江鞍达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松嫩平原腹地、处于世界著名的奶牛饲养带,素有“中国奶牛之乡”美誉的安达市境内。企业前身为安达县乳粉厂,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配套项目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机械化乳品加工企业。1956年,公司注册了红星商标,红星商标因其历史的久远性在全国乳品行业中一直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1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批准,开始使用“鞍达”商标。

  “鞍达”奶酪历史悠久。

  1903年,中东铁路上的一声汽笛声,彻响了安达这片土地,同时更是开启了鞍达奶酪的百年历史。中东铁路西线通车后,各站调进大批俄籍路员和俄国守备护路官兵。俄国10月革命后,又有一批白俄罗斯人流亡到铁路沿线各站,他们养殖奶牛,所产牛奶除自用外,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出售。被长期雇用的安达人学会并掌握了奶牛的饲养方法和奶制品的生产技术,成为解放后居民饲养奶牛即制作乳制品的主要技术力量。

  1913年出生的唐志刚师傅,10多岁就到俄国人的奶庄工作,他们那批工人是中国最早从事欧式奶酪生产的人,是新中国奶酪生产的领路人。新中国成立后,唐志刚继续从事欧式奶酪制作,到1957年,黑龙江省乳糖厂在安达建成投产,唐志刚进入乳糖厂,继续从事奶酪的制作并当师傅带徒弟。

  鞍达奶酪的制作采用俄罗斯的欧式纯手工,品味纯正、且经久酝酿浓缩出浓醇甘美的香气,十分耐人寻味,堪称经典。中国最早的奶酪国家标准就是参照当年安达乳品厂生产的奶酪各项指标而制定。

  在2013年11月17日,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认定“鞍达奶酪”为“东北特产食品”。至此,“鞍达奶酪”与哈尔滨啤酒、红肠、大列巴等一起成为了黑龙江的代名词。

  “鞍达”奶酪经历传奇。

  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对中国饮食很感兴趣,尤其对两件事记忆深刻,经常提及:一是周恩来总理宴请他时,将茅台酒点燃后并饮用,他认为很神奇、很不可思议;二是竟然吃到了极其正宗的欧式奶酪,而且是产自中国北方的一个边陲小城——安达!令他赞叹不已。这个奶酪就是由唐志刚和徒弟制作的。

  老名牌焕发新精彩。

  在西方,奶酪被称为“奶中黄金”,是牛奶浓缩的精华,用10多公斤的新鲜牛奶提炼出一公斤鲜奶酪,在特殊环境中经益生菌的作用并进行长时间的发酵、成熟,方可做出味道醇厚、营养健康的鞍达奶酪。奶酪中的高含钙量具有易被人体吸收的特点,很好地迎合了人体补钙的需求。而且由于需通过发酵来完成,乳酸菌含量很高,能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促进代谢,增强活力。固体奶酪保持了新鲜乳的精华,由于需要经过凝乳发酵等环节,只有优质生鲜乳才能制作奶酪,含有防腐剂的生鲜乳无法制作奶酪。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的年轻消费群体中,吃西餐、选奶酪、品红酒成为休闲时光的时尚选择,综合部主任刘玉伟介绍,人们对鞍达奶酪越来越喜爱,除了安达、大庆的实体店销售,同时在淘宝和京东的网店红线上销售,以前一年才生产一吨、两吨,而去年10月到今年春节期间就生产了14吨,鞍达奶酪成为时尚圈礼尚往来的“面子”和“里子”。

  作为全国唯一的硬质奶酪生产企业,鞍达乳业瞄准市场,进行人员进修、车间改造、格局调整、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积极研发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经典奶酪制品,并于去年进行了进出口贸易的备案。几批荷兰、俄罗斯客商前来考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扩大产能,拓宽销路,争取销往俄罗斯等西方国家,让鞍达奶酪香飘千万里。

您当前的位置 : 地方频道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