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蔚山市的太和江一度被工业垃圾污染,变成一条臭水沟,如今这里恢复了秀美的自然景色。
本报记者万宇摄
一条大江的华丽转型折射出一座重工业城市的新生。
太和江发源于韩国蔚山市西部白云山,是蔚山广域市名副其实的母亲河。1962年,蔚山特别工业区设立。伴随着上世纪韩国经济的“汉江奇迹”,钢铁、石化、造船、汽车等重工业产业链在此逐步完善,蔚山成为了韩国工业的火车头。太和江见证了蔚山从渔港发展成为韩国工业中心城市的辉煌历史。
伴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脚步,蔚山原本的田园风光消失不见。到上世纪90年代初,蔚山的空气、土壤、海洋都遭到污染。在排污管道的毒害之下,太和江变成了一条死河,其水质之差不仅无法用于农业,甚至作为工业用水都不合格。河流中原生的鱼类也大量死亡,几近绝种。由于湿地被开发破坏,原来栖息的大雁等候鸟也离开了太和江。太和江变成了普通市民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沟。
面对自然环境的严厉报复,2004年6月,蔚山市政府发布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宣言,蔚山市民也发起了拯救太和江的誓师大会。时任市长朴孟雨宣誓要将蔚山建成人与自然共存的宜居城市。
之后的10年里,蔚山市建了3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蔚山市还新设维修污水管道数千千米,实现雨水污水分离排放。现在,蔚山市的雨污分流管网比例在韩国最高。为恢复河流生机,市政府清理了8.8千米河道,疏浚污泥150吨以上。同时,市政府还调节水库,每天确保4000立方米的河流生态水量。
在蔚山市副市长李泰成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绿色江景的巨幅照片。他对记者表示,至今中央政府和蔚山市已投入了一万亿韩元(约合8.61亿美元)用于治理环境。在治理太和江污染的过程中,市政府、企业和环保市民团体携手合作。地方政府开展公共环保设施建设,制定当地环保法规政策并监督企业执行,对企业购置环保设备提供贷款支持;进驻企业依照规划在工业园区内开发配置污染处理设施,并承包太和江支流的环境恢复和保护;市民环保团体对企业进行监督并发起志愿活动,清理河岸垃圾和河内的渔网。
为强化河流的自然恢复力,蔚山市首先拆除了混凝土河堤,恢复植物湿地的河岸,收回耕地,恢复自然植被。在太和江流经市内的最大湿地,市政府拆除了大量塑料大棚,恢复了过去的十里竹林,既巩固了堤岸,又为蔚山市恢复了一个“绿肺”。
现在的太和江变身为韩国十二大生态旅游的景点之一,成为了希望之河。蔚山市环境政策课课长尹永赞表示,太和江2007年开始一直保持一级水质,有146种鸟类和73种鱼类栖息,绝迹40年的大马哈鱼也开始回归。此外,太和江畔每年都举行花卉展览、鲸鱼庆典、游泳比赛等,江边还修建了步行道和自行车道。
太和江的变化显示着蔚山市的转型。现在蔚山市正在以“低碳绿色增长的创造城市”为发展目标作出规划,发展氢能源和电池储能设施,监控城市碳排放。
(本报首尔11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