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频道

4年银行行长上当26次被骗3.5亿 全部诈骗事实已查清

2022-07-13 16:55  编辑:焦志明  来源:检查日报

  “活动经费”竟是银行贷款

  超过亿元的活动经费,对一般家庭而言可谓天文数字。李某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这笔巨额经费从何而来?办案人员经过查证,发现李某利用担任银行行长的职务之便,借助贷款投放和信贷管理等经营职责,一次次将手伸向银行贷款。

  为侵吞银行贷款,李某伙同小舅子孙某某、某公司总经理张某订立攻守同盟,授意孙某某、张某制作伪造的购销合同等虚假贷款资料,然后违反规定发放贷款,形成了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资金转移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某等三人又想出了借新还旧、还后再贷、冒用他人名义等多种贷款花样,导致银行贷款屡屡流失而不被察觉。

  自2013年6月至2018年2月,李某伙同孙某某、张某先后伪造26家公司的生产经营流水、资金证明、贷款资料,并5次冒用他人名义进行“顶名贷款”,骗取银行贷款3.5亿元。所有不法所得,除用于李某等人的个人挥霍外,均被赵某河诈骗得手。截至案发仍有近3.2亿元贷款未能追回,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的经济损失。

  查清全部诈骗事实

  2020年10月30日,时任山东省滨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的王超作为承办检察官,正式接手此案。鉴于案情复杂、涉案金额巨大、犯罪行为持续时间长,办案检察官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终于掌握了赵某河犯罪的整个脉络。

  在办案过程中,滨洲市检察院还向教育部发函询问核实“教育基金”及“小数据库”情况,得到了“纯属杜撰,毫无此事”的重要书证,确认了赵某河虚构事实的行为。检察官还联系到某市检察院原反贪局局长本人,对方确认“根本没有内蒙古亲戚,并且从来没有与滨州方面发生过任何联系”。赵某河的姨父霍某也证实“从未违规接受外甥赵某河的请托为他人办理上学事宜”。同时,检察官通过询问赵某河的亲朋好友,掌握了赵某河多次以“帮助上学”为由欺骗李某的事实。至此,赵某河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被全部查清。

  但面对检察官的讯问,赵某河百般辩解,称自己仅是受李某委托从事投资盈利活动,而非诈骗,对于自己冒充反贪局长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也予以否认。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最终,赵某河不得不认罪。

  2021年1月30日,滨州市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赵某河提起公诉。与此同时,该院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银行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向涉案银行发送了《检察建议书》,要求银行结合前期审批、后期监管等工作流程,及时采取措施健全完善监管机制。银行收到检察建议书后,迅速采取加大贷款审核监管力度、开展专项检查、加强法治教育等举措,进一步完善了监管机制,夯实了干部职工的合规守矩意识。

  2021年11月3日,滨州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河无期徒刑。赵某河不服,提起上诉。今年3月11日,山东省高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赵某河上诉,维持原判。

  李某因为一己私欲和侥幸心理,利令智昏之下,为满足赵某河虚构事实提出的种种无理需求,罔顾党纪国法,在骗取贷款和违法发放贷款的犯罪道路上难以刹车,给国家造成了特别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今年4月29日,经山东省博兴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李某被法院以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这起案件时间跨度长,办案期间,我们精心求证,奔波多地,终于没有辜负胸前的检徽!”如今提及此案,已经履新博兴县检察院党组成员的王超如释重负。“该案移送的卷宗有16册,我们前前后后审查了几十遍,最终形成的《审查报告》有470页,超过30万字。能办好案子,吃再多的苦也值得!”对这起案件,王超感慨“百般滋味,一言难尽”。

  (文中涉案人均为化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评论

—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