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健康频道消息 (通讯员 孙丽霞 王积原) 入冬以来,门诊头晕眩晕伴有耳聋的患者明显增多,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有很多患者没有重视,造成永久性耳聋。据哈市红十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王积原说,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多伴有眩晕发作。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一天之内(一般在12小时左右)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闷胀感、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感觉异常,患者会出现精神心理症状,如焦虑、睡眠障碍等。如果一直延误治疗,严重的可能几天内就会听力消失,造成彻底性的耳聋。
突聋都有哪些表现呢?
耳聋: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也有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眩晕:大部分突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10%为重度耳聋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持续约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耳鸣: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听力损失。
耳堵塞:耳堵塞感一般先于耳聋出现。
眼震: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
为什么会出现突聋呢?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西医认为可能与内耳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神经损伤所致有关。突聋常被称为“耳中风”,各种引起血管不通的因素都可造成突聋。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微血管已有病变,比较容易出现内耳血管堵塞,发生突聋。寒冷、过度劳累、嗜好烟酒或情绪急躁者在激动后血管收缩、痉挛,内耳供血不足也可诱发突聋。
此外,一些年轻人长期处于KTV、迪吧等噪音环境、不当使用耳机听音乐等,也会造成听力下降或引起突发性耳聋。“久鸣则聋”,耳鸣是突发性耳聋的信号,耳鸣的出现,往往是告诉患者耳朵出问题了。
突聋该如何治疗?
突发性耳聋治疗上缺乏特异性,治疗“突聋”的关键就是抢时间,患病7天内是抢救听力的最佳时间,超过2周治愈希望渺茫。神经内科副主任王积原介绍,突发性耳聋一般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证睡眠,放松心情,眩晕急性期应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目前作为一线治疗,首选全身给药,但应注意全身应用激素治疗的禁忌症。此外鼓室内注射或耳后注射给药也是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有全身应用激素禁忌症的患者,也可作为挽救治疗,用于突聋常规治疗无效或未完全恢复者。
3、改善血液流变学、扩张毛细血管以及纤溶治疗。
4、营养神经及改善内耳能量代谢的药物。
5、抗病毒治疗在有直接病毒感染证据时可采用。
6、低钠饮食有利于减轻可能的膜迷路积水。
7、高压氧的疗效国内外尚有争议,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突聋的患者一般会出现焦虑,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睡眠障碍,这时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医生需向患者解释病情,使患者正确认识该疾病,放松心情,保证睡眠,这样也有利于听力的恢复。
神经内科副主任王积原说,大约有20%的突聋患者经过充分休息后听力可以恢复,但绝大部分患者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才能恢复听力。发病一周内开始治疗者,70%-80%的患者疗效较好,听力有望部分恢复甚至治愈;超过一个月不治疗,则治愈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此当出现眩晕、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症状时,不要存在侥幸心理,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进行规范化治疗。总体来说,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预后就越好。
冬季天气寒冷,神经内科副主任王积原提醒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面部保暖。另外突发性耳聋的患者逐渐年轻化,这与年轻人工作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熬夜、过于劳累等生活不规律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该在工作学习之余要适当放松、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王积原
神经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学术地位: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眼球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应用心理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医学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协会眩晕分会委员,黑龙江医学会脑小血管分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哈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电生理组委员。
专业特长: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症、癫痫等疾病的诊治,对耳石症、良性位置性眩晕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